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气相离子迁移谱的白茶等级评价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艳
作者: 黄艳;罗玉琴;张灵枝;戴伟东;林智;林刚;孙威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等级评价;近红外光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类算法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3 年 021 期
页码: 348-3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茶叶等级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主观性系统工作,从其相关品质数据中提取等级信息,进而建立茶叶等级快速识别方法,这对指导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快速评价白茶等级的判别模型,本研究搜集了200份不同等级的白牡丹白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和气相离子迁移谱的原始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或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数据降维,结合7种分类器算法开展白茶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适合近红外光谱和气相离子迁移谱的原始数据降维;原始数据使用线性判别分析降维后,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的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模型的正判率均>94%,模型评价指标AUC≥0.95;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筛选的图谱数据建立的MLP、SGD和SVM模型的判别率为91%~93%,AUC值为0.94~0.96;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标记物质数据构建的Adaboost、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NN、MLP、SGD和SVM模型正判率均为100%,AUC为1.0,RF的正判率为96%、AUC值为0.98。综上,以近红外光谱和挥发性化合物特征数据作为白茶等级评价的重要参数,分别建成了6个和10个等级判别模型,可准确判定白茶等级,分类器算法适用于这2种类型数据建模。
分类号: TS272.7%O657.33
- 相关文献
[1]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中的研究进展. 王胜鹏,高士伟,滕靖,叶飞,桂安辉,郑鹏程,杨齐国,韩汉山. 2021
[2]基于星载极化SAR数据的农作物分类识别进展评述. 孙政,周清波,杨鹏,王迪. 2019
[3]不同复热方式对覆膜金属包装炒油鸡品质特性的影响. 马佳乐,高子武,何金华,王艳,陈家文,阎瑞香,张德权,王振宇. 2024
[4]葛藤主要天敌等级评价的初步研究. 李建丰,古德就,田明义,孙江华. 2003
[5]粤柘林东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等级评价. 彭璇,马胜伟,陈海刚,张喆,周艳波,蔡文贵. 2014
[6]新疆部分水稻品种综合品质分析与优质等级评定结果. 魏玉波,邵琳,梁乃亭. 1997
[7]基于PCA-HCA联合PLS回归模型的蚯蚓粪肥品质等级划分. 王孔檀,麦力文,王定美,彭实亮,王熊飞,蒙赜,余小兰,林嘉聪,李勤奋. 2024
[8]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郭志明. 2011
[9]自适应蚁群优化算法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选择方法. 郭志明,黄文倩,彭彦昆,王秀,汤修映. 2014
[10]奶粉品质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赵勇,刘志存,王忠义,黄岚,侯瑞锋,徐志龙. 2006
[11]近红外快速测定干辣椒中辣度的研究. 董楠,胡羽,邹研,吕都,刘嘉. 2016
[12]油菜品质参数的近红外光谱测试技术. 郑治洪,何惠萍,陈雪妮,侯艳. 2003
[1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掺假牛肉. 张丽华,相启森,李顺峰,吴晓宗,纵伟,赵光远. 2016
[14]基于遗传算法的安溪铁观音品质快速评价研究. 王冰玉,孙威江,黄艳,余文权,吴全金,林馥茗,夏金梅. 2017
[15]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完整油菜籽含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李钧,王宁惠,余青兰,杜德志,付忠. 2006
[16]近红外光谱对年份葡萄酒的验证检测试验. 王德福,李保国,张颖超,蔡绍松,邹振民. 2008
[17]红外光谱技术在蜂蜜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屠振华,朱大洲,籍保平,孟超英,王林舸,庆兆坤. 2010
[18]近红外、中红外和拉曼光谱法测定商品农药制剂中溴氰菊酯的含量. 熊艳梅,唐果,段佳,李春子,王冬,闵顺耕. 2010
[19]近红外光谱的苹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模型优化. 郭志明,黄文倩,陈全胜,彭彦昆,赵杰文. 2016
[20]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梨果糖浓度无损检测系统. 王伟明,张文涛,董大明,熊显名.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响应面法优化广叶绣球菌蛋白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评价
作者:李秀杰;冯彩玲;杨驰;林智;吴建国;吴岩斌
关键词:绣球菌;蛋白;响应面法;工艺优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
-
隔河岩水库秋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魏念;向邈;王秋妍;郭祉宾;吴舟航;林刚;杨德国;李学梅
关键词:隔河岩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孙若璠;高健健;周丹阳;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年份白茶;贮藏;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类化合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
-
茶饮料泡沫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黄珊由美;林东艺;马成英;荣杰峰;孙威江;黄艳
关键词:茶饮料;泡沫;消泡剂
-
学术期刊策划"新质生产力"专栏的思考
作者:张海东;汪全伟;黄艳;龙娅丽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学术热点;学术期刊;策划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六堡茶真菌固态发酵优势单菌的筛选
作者:吴新惠;杜金杰;刘晓纯;廖楷滨;覃玉娜;梁炜杰;张灵枝;龙志荣;邱瑞瑾
关键词:六堡茶;优势真菌;固态发酵;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