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区序列与RFLP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杰

作者: 张管曲;钮绪燕;彭德良;康振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RFLP;小麦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11 年 41 卷 06 期

页码: 561-5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线虫通用引物TW81和AB28对采自陕西的20个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利用Mega软件的UPGMA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及其与GenBank公布的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片段的长度为1 045 bp,且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ITS区序列同源性为99.56%,只有3处碱基存在差异。其ITS区同中国河南(EU106175)、北京(AY148382)、山东(HM370427)的禾谷孢囊线虫H.avenae,澳大利亚的H.australis(AY148395)及俄罗斯的H.pratensis(AY14835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利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AvaⅠ(Eco88Ⅰ)、AluⅠ、HhaⅠ(CfoⅠ)、HaeⅢ(BsuRⅠ)、HindⅢ、HinfⅠ、RsaⅠ和MvaⅠ(Bst N1)对20个陕西省CCN群体的ITS区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谱(RFLP)分析,结果表明8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ITS-PCR产物后共产生22个酶切片段,20个种群的PCR-RFLP谱型一致,表明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是同一个群体且与已报道的中国CCN群体的"C"型一致,有别于欧洲的"A"型群体和印度的"B"型群体。这是首次报道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种群的分子特征。

分类号: S432.45

  • 相关文献

[1]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序列特征和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梁晨,赵洪海,彭德良. 2015

[2]胶州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年度间差异. 丁海燕,彭德良. 2014

[3]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山东省的分布新报道. 赵洪海,彭德良. 2010

[4]陕西省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钮绪燕,张管曲,彭德良,康振生. 2011

[5]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分布及其rDNA-ITS分析. 黄文坤,崔江宽,彭德良,李红梅. 2013

[6]新型种衣剂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黄文坤,刘崇俊,彭德良,李红梅,李惠霞. 2014

[7]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山东省的分布新报道和发生特点浅析. 杨远永,彭德良,刘峰. 2011

[8]我国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鉴定研究. 王明祖,彭德良. 1992

[9]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密度的影响. 崔磊,孙蕾,高秀,李洪连,王晓鸣,唐文华,李洪杰. 2014

[10]苏皖鲁豫麦田小麦孢囊线虫调查以及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 魏利辉,赵雷,张红艳,万景旺,程兆榜. 2011

[11]一个小麦-大麦2H代换易位系的鉴定与解析. 李世鹏,刘宏魁,吴颖,苏胜忠,单晓辉,李贺,韩俊友,陈孝,原亚萍. 2018

[12]几种鉴定小麦背景中1BL/1RS易位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方法比较研究. 魏育明,郑有良,周荣华,周永红,颜泽洪,贾继增,张志清. 2001

[13]小麦-大麦2H异代换系的鉴定(英文).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A.K.M.R.ISLAM,辛志勇. 2003

[14]小麦染色体第六部分同源群RFLP连锁图绘制. 贾继增,M. D. Gale. 1994

[15]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2的RFLP标记. 贾继增,T. E. Miller,S. M. Reader,M. D. Gale. 1993

[16]小麦21条染色体RFLP作图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贾继增,张正斌,K. Devos,M. D. Gale. 2001

[17]RFLP标记揭示的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魏育明,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周荣华,贾继增. 1999

[18]小麦染色体第六部分同源群RFLP连锁图绘制. 贾继增,Gale M D. 1994

[19]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及RFLP标记鉴定小麦中的大麦染色体.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辛志勇,张增艳,林志珊,马有志,胡汉桥. 2000

[20]小麦21条染色体RFLP作图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贾继增,张正斌,K.Devos,M.D.Gale.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