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开发研究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籍贵苏

作者: 籍贵苏;吕芃;杜瑞恒;刘国庆;侯升林;马雪;李素英;王金萍;赵秀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SLAF标签;高通量测序;开发;SNP标记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119-1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粱在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生物能源的开发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被认为是二倍体模式化作物和多倍体能源作物甘蔗和芒草类的参考植物,开发高粱多态性分子标记对促进分子遗传学发展及高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意义重大。以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杂交的F2遗传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对其全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然后用高通量测序法开发SLAF(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标签,并经过分析筛选多态性SNP标记。试验过程中测序的reads数达到43 528 021个,母本2 598 472个,父本3 134 524个,子代的reads数为205 083~454 258个,平均为290 732.5个。通过原始数据的评估、聚类和纠错开发的SLAF标签数,父母本分别为44 895,42 100个。测序深度分别为19.78和16.22,F2群体每个个体的SLAF标签为26 737~39 291个,平均为33 445.06个,测序深度2.24~3.72,平均为2.79。通过对聚类群中高深度片段的潜在基因型分析,得到了6 353个多态性SNP标记,其中5 829个标记成功分型,占多态性SNP标记的91.75%,剔除不适宜作图的标记,剩余有效的SNP标记2 246个,占有效标记百分比100%,F2个体的各样品完整度平均为94.99%。所以,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高通量测序,从庞大的reads中获得SLAF标签是得到全基因组SNP标记的有效途径。为高粱高密度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基于SLAF-seq技术的石斛兰SNP标记开发及亲缘关系分析. 崔学强,黄昌艳,邓杰玲,李先民,李秀玲,张自斌. 2023

[2]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亚麻高密度遗传图谱. 高凤云,斯钦巴特尔,张辉,贾霄云,伊六喜,周宇,李强,叶应福,侯建华. 2017

[3]利用高密度SNP标记定位水稻粒形相关QTL. 孙志忠,孙学武,谭炎宁,余东,刘瑞芬,袁贵龙,丁佳,袁定阳. 2015

[4]富硒高粱产业化开发前景分析. 史丽娟,白文斌,曹昌林,张建华,李光,范娜,彭之东,郭瑞峰,江佰阳. 2016

[5]高粱单宁含量对清香型大曲白酒酒醅中细菌种群的影响. 杨玲,王琪,郭旭凯,段冰,郭睿,邵强,柳青山. 2020

[6]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甘蓝型油菜Polima CMS恢复系核心种质.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贾永鹏,杜德志. 2019

[7]基于SLAF标签测序分析广东省栽培稻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及演化关系. 孙炳蕊,潘大建,李晨,江立群,张静,吕树伟,刘清,毛兴学,陈文丰,范芝兰. 2022

[8]利用PCR产物混池重测序检测梨褐皮关联SLAF标签多态性. 蒋爽,王晓庆,施春晖,李水根,骆军. 2024

[9]基于SNP标记的种子纯度高效检测分析模型的建立. 李欧静,张桂华,兰青阔,王永,赵新,朱珠,陈锐,郭永泽. 2012

[10]利用SNP标记划分46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杨兆顺,袁文娅,许高平,韩小云,孙天齐. 2018

[11]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张分云,李宏,周向阳,王重荣,周德贵,赖穗春,陈立云,周少川. 2013

[12]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孙程明,陈锋,陈松,彭琦,张维,易斌,张洁夫,傅廷栋. 2020

[13]利用CottonSNP63K芯片构建棉花品种的指纹图谱. 孙正文,孙正文,匡猛,马峙英,王省芬. 2017

[14]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孙程明,陈松,彭琦,张维,易斌,张洁夫,傅廷栋. 2019

[15]SNP标记用于猪肉产品DNA溯源. 吴潇,吕贝贝,王金斌,蒋玮,李鹏,武国干,唐雪明. 2017

[16]SNP分子标记及其在木本植物遗传育种的应用. 周琳,段玉,文博,马媛春,朱旭君,王玉花,房婉萍. 2018

[17]基于SNP标记的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易丽聪,王运强,焦春海,姚明华,龚钰,王舒景,戴照义. 2020

[18]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栽培草莓高密度遗传图谱. 董辉,杨莉,李莉,张建军,范婧芳,宋世佳,杨雷,李海山. 2020

[19]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春,赵小珍,庞承珂,彭门路,王晓东,陈锋,张维,陈松,彭琦,易斌,孙程明,张洁夫,傅廷栋. 2021

[20]基于全基因组SNP分析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王昆,张宝玺,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王立浩.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