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组织分离期对大圆头蛹虫草菌种性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剑梅

作者: 李剑梅;冯敏;谢存一;柴林山;朱万芹;张疏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虫草;组织分离期;培养性状;子实体形成能力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杂志

ISSN: 1005-7021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11-11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明确大圆头蛹虫草组织分离最佳分离时期,以大圆头蛹虫草优良母种为母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制备子代母种,以优良母种为对照,通过对不同组织分离期(35、40、45、50 d)子代母种平板培养、液体培养及栽培实验,考察不同组织分离期对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及子实体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分离期大圆头蛹虫草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子实体形成能力与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以组织分离期为40 d的子代母种性能表现最优,优良菌种筛选率最高(48%),45 d次之(44%),50 d最低(32%)。明确大圆头蛹虫草优良菌种选育组织分离最佳时期为40 d,试验结果为大圆头蛹虫草优质菌种选育、复壮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7.3

  • 相关文献

[1]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单孢菌株配对后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与无性型产孢结构关系. 高新华,吴畏,钱国琛,崔星明,陈伟. 2000

[2]不同固体培养基对虫草菌丝生长及其腺苷含量的影响. 钟丽娟,赵新海,张庆华,徐冲,牛会林. 2009

[3]核桃青稞虫草露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 李顺凯,林长彬,张明兰,拉巴仓决,唐广元. 2010

[4]我国虫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虫草产业发展金湖宣言. 董彩虹,李文佳,李增智,闫文娟,李泰辉,刘杏忠,蔡磊,曾文波,柴美清. 2016

[5]分枝多头霉驯化及成分研究. 曹旺,赵妍,杨双双,林群英,邓春英,李传华. 2024

[6]两种食用菌固体发酵菜籽饼粕脱毒的比较. 吴文锦,汪兰,熊光权,杜欣,乔宇,廖李,程薇. 2012

[7]冬虫夏草和中国被毛孢形态学再研究. 何苏琴,王三喜,罗进仓,李风庆,金秀琳,文朝慧,马福全,周昭旭,唐德志. 2011

[8]阿尔泰蝠蛾生殖规律的观察. 赵恒,屈新兰,黄吉海. 1998

[9]基于rDNA ITS序列和ERIC-PCR研究虫草真菌无性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 唐传红,唐庆九,张劲松,杨焱,刘艳芳,周帅. 2014

[10]虫草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 庞海强,刘义军,王富盛. 2014

[11]中国广义虫草新分类单位元及驯化潜势. 李传华. 2023

[12]虫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夏春雨,孙巍,刘学铭. 2009

[13]混料设计法优化虫草菌粉含片配方的研究. 刘小莉,周剑忠,黄自苏,黄开红. 2010

[14]4种虫草相关真菌菌丝体粗多糖的生物活性评价. 袁源,戚梦,张凤培,刘钊,刘昆,吴小平,张君丽,傅俊生. 2021

[1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中核苷类和麦角甾醇. 周苏,邢增涛,饶钦雄. 2014

[16]虫草发酵菌丝体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的检测. 刘小莉,周剑忠,王英,黄开红. 2008

[17]虫草属真菌的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 刘小莉,周剑忠,王英,李剑,黄开红. 2009

[18]大丽轮枝菌V991b及其变异体的培养性状及致病力研究. 黄薇,袁斌,金利容,刘友梅,万鹏. 2017

[19]枣园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分离株生物学差异性分析. 刘振亚,张王斌,唐俊煜,邵延慧,但红侠. 2018

[20]新疆北部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致病型、致病性分化及ISSR遗传变异研究. 刘廷利,惠慧,阚家亮,卢轩宇,花晟,范春晨,凌溪铁,王金彦,陈天子,杨郁文,艾尼江,赵建军,张保龙.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