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左海湖细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兰英

作者: 刘兰英;吕新;李巍;陈丽华;李玥仁;林碧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时空演替;环境因子;分子生物学技术;左海湖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报

ISSN: 0001-6209

年卷期: 2015 年 55 卷 09 期

页码: 1177-11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揭示福州左海湖水体细菌群落时空动态变化与其相应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DAPI荧光染色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研究了福州左海湖在2011-2013为期两年的水体细菌丰度与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情况,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细菌群落组成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左海湖全年总细菌介于4.91×106-18.71×106cells/m L之间,细菌丰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DGGE和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表明,左海湖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不明显,季节变化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左海湖细菌菌群归属于11个门类,其中最优势菌群为β-Prote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较优势菌群为α-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p H、水温(WT)、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是影响左海湖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左海湖中存在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水体环境的季节间差异对其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要大于不同采样点间的差异,但在优势菌群组成方面比较稳定,均为β-Prote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

分类号: Q938

  • 相关文献

[1]福州左海湖冬春季浮游细菌群落16S rRNA多样性. 刘兰英,吕新,李巍,陈丽华,李玥仁,林碧娇. 2014

[2]龟鳖废水处理系统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 高娜,杨坤,方婷,梁阳阳,崔凯,卢文轩. 2022

[3]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福州左海湖的细菌群落组成. 吕新,刘兰英,陈丽华,李玥仁,林碧娇. 2016

[4]福州左海湖细菌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典范对应分析. 刘兰英,吕新,陈丽华,李玥仁. 2016

[5]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生物学及其滞育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高飞,李玉艳,王曼姿,张礼生,艾洪木. 2020

[6]AM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伟珍,李应德,闫智臣,段廷玉. 2018

[7]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陈秀琴,黄梅清,郑敏,陈少莺. 2018

[8]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渔业科学中的应用. 张四明. 1997

[9]马立克病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文凯,董松岭,滕蔓,李桂喜,罗琴,路文渊,郑鹿平,丁轲,刘金玲,余祖华,罗俊. 2022

[10]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隐孢子虫研究中的应用. 黄侠,徐梅倩,冯耀宇,何国声. 2006

[11]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2010

[12]亲历张树庭教授诲人不倦,造福人类的事例 教授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 陈明杰. 2010

[1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周进. 2003

[1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堆肥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琬,李景鹏. 2012

[1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其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展望. 周登博,井涛,陈宇丰,冯仁军,起登凤,张妙宜,谢江辉. 2018

[16]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乳酸菌鉴定中的应用. 王俊钢,刘成江,郭安民,李宇辉,韩冬印. 2012

[17]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药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杨驰,林衍铨,马璐. 2016

[18]低温产甲烷菌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韩睿,陈来生. 2015

[19]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对拓展瘤胃微生态研究的作用. 马惠忠,孙海洲. 2008

[20]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乳酸菌鉴定中的应用. 王俊钢,刘成江,郭安民,李宇辉,韩冬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