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优异矮源石矮2号衍生F2代矮秆基因检测及农艺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艳丽

作者: 王艳丽;隋建枢;陈天青;王伟;何庆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石矮2号;矮秆基因;抗病性;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122-125,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优异矮源石矮2号和高抗条锈病与白粉病品种09107 F6杂交,分子标记检测F2代中矮秆基因的种类、导入率、降秆效应及其抗病性。结果表明,在F2代120份小麦株系中含有3个矮秆基因(Rht-B1b、Rht4、Rht8),其中Rht-B1b基因占69.2%,Rht4基因占78.3%,Rht8基因占34.2%,平均株高56 cm; F2代植株中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占34.1%。创制的F2代抗病性好,含3个矮秆基因的小麦新种质资源将为新品种的育成及推广提供重要中间种质材料。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康苏花,兰素缺,李杏普,柏峰. 2010

[2]青海育成小麦5个主效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 徐晶晶,蒋礼玲,马晓岗,宋娇. 2017

[3]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中国小麦品种中及Rht8矮秆基因的分布. 周阳,何中虎,张改生,夏兰琴,陈新民,张立平,陈锋. 2003

[4]应用RFLP技术标记申香粳4号矮秆基因的等位性. 李军,朱旭东,余立云,钱前,顾德法. 2000

[5]小麦Rht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兰素缺,李杏普. 2008

[6]普通小麦4个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 牟丽明,田秀苓,刘丹,董亚超,何中虎. 2022

[7]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中国小麦品种中Rht8矮秆基因的分布. 周阳,何中虎,张改生,夏兰琴,陈新民,张立平,陈锋. 2003

[8]利用STS标记检测CIMMYT小麦品种(系)中Lr34/Yr18、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 梁丹,杨芳萍,何中虎,姚大年,夏先春. 2009

[9]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主要矮秆基因型及其育种利用进展. 赵永萍,何瑞,袁俊秀,马瑞,倪胜利. 2024

[10]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现状. 赵和. 2004

[11]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检测及分布规律. 杨芳萍,郭莹,田媛媛,曹世勤,刘金栋,张雪婷,鲁清林,张文涛,王世红,虎梦霞,王雅美. 2024

[12]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 杨松杰,张晓科,何中虎,夏先春,周阳. 2006

[13]四川小麦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子鉴定. 袁中伟,欧俊梅,任勇,杜小英,陶军,李生荣,刘登才. 2015

[14]中国小麦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对株高的影响. 许琦,杨娜,柴永峰,杨淑巧,赵智勇,裴蕾,郭文治,刘跃鹏. 2014

[15]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王掌军,刘妍,张双喜,刘凤楼,李清峰,张晓岗,刘生祥,贾彪. 2019

[16]玉米茎腐(青枯)病研究进展. 钮笑晓,李小波,孙毅,马海林,张洁,刘亚飞,郝曜山,崔贵梅. 2020

[17]分子标记辅助甜瓜抗蔓枯病基因聚合及‘白皮脆’品种改良. 毕研飞,徐兵划,郭静,张永兵,伊鸿平,钱春桃,陈劲枫. 2015

[18]河南大豆新品系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鉴定. 张雪翠,孙素丽,卢为国,李海朝,贾岩岩,段灿星,朱振东. 2021

[19]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分析. 黎裕,戴法超,景蕊莲,王天宇,杜金友,贾继增. 2002

[20]西瓜种质抗病性的分子标记检测和人工接种鉴定. 易丽聪,王运强,龚钰,邱益纯,焦春海,徐上军,戴照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