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伶仃洋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利用对海岸线等变迁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新星

作者: 王新星;陈涛;李敏;王跃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核心栖息地;海岸线;核密度估计;保护;珠江口伶仃洋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07 期

页码: 2962-29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沿岸鲸豚类栖息地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其分布和核心栖息地发生变化.珠江口-漠阳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是目前所知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种群,其中伶仃洋水域是其重要的栖息地.近年来,珠江口伶仃洋周边城市发展带来的人类活动增加,白海豚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分析伶仃洋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对应的保护策略显得非常迫切.以多源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为数据源,通过影像分析近43年珠江口伶仃洋围填海造成的海域流失,结合近20年来采用截线抽样法收集的海豚观测数据,运用含障碍核插值(Kernel interpolation with barriers)方法,分析白海豚的分布及核心栖息地的变化.结果显示:1986-2015年期间,研究区域内流失的海域面积为344.08km2;目击分布离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大于自然海岸线的平均距离,目击分布到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均在减小,表明过去20年白海豚的栖息地使用选择发生了一些变化,被迫适应人类活动的干扰;1997-2016年白海豚的分布范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白海豚栖息地使用的重心偏向伶仃洋东部水域,核心栖息地趋向主航道和无人海岛附近水域萎缩,可能是海豚因海域食物资源减少而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同时期,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覆盖的核心栖息地比例呈递减趋势,占比由79.9%下降到49.4%,当前有必要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作出一些优化调整,以适应栖息地使用的变化格局.

分类号: Q958.8

  • 相关文献

[1]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新星,陈涛,李敏,王雪辉,王跃中. 2018

[2]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动态演进. 胡青江,陈彤,闫海龙. 2022

[3]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风险度量. 沈辰,孔繁涛,吴建寨,刘继芳. 2018

[4]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特征研究. 胡晨沛,李辉尚,曲春红. 2021

[5]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中国水果市场收益率分布研究. 李干琼,许世卫,李哲敏,董晓霞. 2012

[6]广东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 梁伟森,储霞玲,郑林秀,叶高松,陈俊秋. 2023

[7]中国蔬菜市场价格短期波动与风险评估. 李干琼,许世卫,孙益国,李哲敏. 2011

[8]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市域数据. 梁俊芬,张宁,刘序,周灿芳. 2023

[9]遥感技术提取海岸线的研究进展. 严海兵,李秉柏,陈敏东. 2009

[10]基于潮汐规律修正的海岸线遥感监测. 孙孟昊,蔡玉林,顾晓鹤,王雪丽,秦鹏. 2019

[11]近20年江苏省海岸线和滩涂面积变化的遥感监测. 王志明,李秉柏,严海兵,黄晓军. 2011

[12]基于数字化海岸分析系统(DSAS)的海岸线变迁速率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海岸线为例. 丁小松,单秀娟,陈云龙,金显仕,原作辉,杨涛. 2018

[13]1958年以来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及水下地形演变. 任宗海,余建奎,王庆,战超,耿文倩,曹印,李瑞,钱张帆. 2023

[14]基于分形理论的辽宁省泥质海岸线形态特征研究. 尤广然,吴英超,孔重人,赵东洋,李轶平,雷利元. 2021

[15]近10年间广东省3个典型海湾海岸线变迁的遥感分析. 于杰,陈国宝,黄梓荣,陈作志. 2014

[16]基于遥感技术的大亚湾海岸线的变迁研究. 于杰,杜飞雁,陈国宝,黄洪辉,李永振. 2009

[17]福建海域中华白海豚皮脂的多氯联苯研究. 黄健生,贾晓平,王耀,卢伟华. 2010

[18]中华白海豚肌肉组织营养组成特征分析. 石红,郝淑贤,李来好,戚勃,岑剑伟,杨贤庆. 2008

[19]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组织中多氯联苯的研究. 黄健生,贾晓平,卢伟华,甘居利. 2008

[20]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陈涛,邱永松,贾晓平,钟智辉,蔡文贵.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