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振喜

作者: 苏振喜;袁平荣;赵国珍;蒋聪;世荣;廖新华;朱振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云南省;粳稻品种;产量结构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0 年 23 卷 02 期

页码: 304-3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2001~2008年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粳稻新品系产量及其结构与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差异变化。分析显示,云南省新育成品系产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与对照比,产量增加幅度不大,产量差异中部在359.25~850.95 kg/hm2,中北部在141.7~927.5 kg/hm2,影响其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是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次是群体结构。千粒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稳定,变异小,遗传性强,提高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产量与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确定后,穗粒数成了产量构成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单产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米质形成的生理生化特性差异. 徐大勇,金军,蔡一霞,胡曙鋆,杨建昌,朱庆森. 2005

[2]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遗传效应. 徐建龙,林贻滋,翁锦屏,赵新立. 1996

[3]温室温度对粳稻品种抽穗日数的影响. 王秀萍,张启星,刘国庆,王永新,刘善资,刘亚芹. 1995

[4]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转育研究简报. 徐建龙,林贻滋,翁锦屏. 1995

[5]中粳稻新品种连粳6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卢百关,樊宁声,樊继伟,秦德荣,徐大勇,潘启民. 2010

[6]若干粳稻品种(系)抗褐稻虱特征评价. 高春先,贝亚维,顾秀慧. 1992

[7]中熟中粳稻新品种中稻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李健,樊继伟,迟铭,周振玲,陈庭木,杨波,王宝祥,秦德荣. 2013

[8]三个粳稻品种的稻瘟和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徐建龙,申宗坦,林贻滋. 1990

[9]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运转与稻米品质对播期和行距配置的响应. 谢裕林,于雅洁,董明辉,张文地,江贻. 2022

[10]粳稻早熟抗病品种垦育20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王永新,张启星,刘善资. 2012

[11]从合系品种(系)的特性看云南粳稻的发展趋势. 肖卿,周家武,廖新华,王建军,张建华,杨晓洪,徐转. 1998

[12]河南粳稻南移引种的生长表现及适宜播期研究. 张卫星,章秀福,张伟贵,王志刚,朱智伟,薛应征. 2013

[13]湖南设立粳稻品种联合品比试验. . 2015

[14]水稻杂种不育的遗传学研究. 万建民,江玲,赵志刚,陈亮明,周世荣,汪勇. 2011

[15]抗性品种与天敌对褐稻虱种群的协同调节作用. 高春先,贝亚维,顾秀慧. 1992

[16]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李贵勇,袁平荣,杨从党,周能,李本逊,卢义宣. 2009

[17]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的选育与利用.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姚姝,赵庆勇,陈涛,周丽慧,赵凌. 2013

[18]粳稻新品种垦育38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王永新,张启星,吴新海. 2012

[19]秀水620对褐稻虱抗生性的研究及其抗性评价. 高春先,顾秀慧,贝亚维. 1990

[20]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江玲,秦德荣,万建民,徐大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