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农田CO_2、N_2O排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杏认

作者: 刘杏认;张星;张晴雯;李贵春;张庆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炭;秸秆还田;CO_2;N_2O;综合增温潜势;华北农田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7 年 37 卷 20 期

页码: 6700-67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华北农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连续6a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CO_2、N_2O通量进行了整个轮作周期的连续观测,探究施用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其排放通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CK(对照)、C1(低量生物炭4.5 t hm~(-2)a~(-1))、C2(高量生物炭9.0 t hm~(-2)a~(-1))和SR(秸秆还田straw return)。结果表明:在整个轮作周期内,各处理CO_2、N_2O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CO_2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0.3%—90.3%(C1)、1.0%—334.2%(C2)和0.4%—156.3%(SR)。其中,C2处理对CO_2累积排放量影响最大,增幅为42.9%。对N_2O而言,C2处理显著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量,但增加了CO_2和N_2O排放的综合增温潜势,C1和SR处理对N_2O累积排放量及综合增温潜势均没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_2通量最主要的因素,两者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_2O通量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NO_3~--N和NH_4~+-N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 H值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添加生物炭对于减少氮素的气体损失具有较大的潜力。

分类号: S141

  • 相关文献

[1]沼液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CO_2、N_2O排放规律的影响. 王小非,沈仕洲,尹高飞,闫建华,杜会英. 2017

[2]麦秸翻压还田的适宜水分条件. 曾木祥,张玉洁,赵学蕴,邵凌,李信,尹之化,张玉珍. 1993

[3]生物炭对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的PCR-DGGE分析. 何莉莉,杨慧敏,钟哲科,公丕涛,刘玉学,吕豪豪,杨生茂. 2014

[4]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2019

[5]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许云翔,何莉莉,刘玉学,吕豪豪,汪玉瑛,陈金媛,杨生茂. 2019

[6]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傅玺豪,朱建强,范先鹏,张志毅,何绍华,倪承凡,吴茂前. 2023

[7]不同水肥措施下华北露地菜地氮淋溶特征. 杨荣全,谢立勇,郑益旻,李明,魏娜,李迎春,巨晓棠,郭李萍. 2021

[8]秸秆生物炭还田应用及环境风险综述. 刘笑生,陆海鹰,崔红标,胡友彪. 2018

[9]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2016

[10]生物炭和秸秆对华北农田表层土壤矿质氮和pH值的影响. 张星,刘杏认,林国林,张晴雯,张庆忠,王琴. 2016

[11]秸秆还田及添加生物炭对黑土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 张楠,潘仕球,乔云发,朱保国,苗淑杰. 2022

[12]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农田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张星,刘杏认,张晴雯,张庆忠,任建强. 2015

[13]化肥减施下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有机碳组分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吴萍萍,王静,李录久,汪霄. 2022

[14]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 高尚洁,刘杏认,李迎春,柳晓婉. 2024

[15]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砂姜黑土区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 王静,丁树文,程益涵,万水霞,吴萍萍,廖斌. 2024

[16]基于DNDC模型的华北典型农田氮素损失分析及综合调控途径. 李虎,王立刚,邱建军. 2012

[17]稻田转为菜地初始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邬磊,何志龙,汤水荣,吴限,张文菊,胡荣桂. 2020

[18]施用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刘宏元,张爱平,王永生,杨世琦,邢磊,杨正礼. 2019

[19]稻虾共作模式下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罗加伟,钱开国,徐博,李虹颖,刘少君,熊启中,李硕,孙瑞波,张朝春,叶新新. 2023

[20]覆草旱作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 李曼莉,徐阳春,沈其荣,周春霖,尹金来,Dittert K.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