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的影响——Ⅰ.对粒重、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学渊

作者: 李学渊;刘纪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胚乳突变体;蛋白质;蛋白质组分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3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218-2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5种玉米胚乳突变基因(o_2,su_1,sh_2,bt_2,wx)及其互作对籽粒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影响,并观察了蛋白质组分在突变体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型相比,o_2,su_1,sh_2,bt_2单突变体和各种双突变体均不同程度降低百粒重和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中,醇溶蛋白含量严重降低,其它组分含量相应增加。籽粒发育过程中突变体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是:盐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早期含量较高,后期持续下降;醇溶蛋白早期含量较低,后期上升缓慢;谷蛋白后期增加量较多。研究分析了各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Ⅱ.O_2基因与su_1、sh_2、bt_2、wx基因的互作效应. 李学渊,刘纪麟. 1993

[2]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 Ⅲ.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的互作效应及其利用价值. 李学渊,刘纪麟. 1993

[3]对部分高蛋白高油玉米种质的深入评价. 刘世民,贺微仙,薛淑敏,李燕. 1996

[4]氮素对不同类型玉米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变化的影响. 张智猛,戴良香,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 2005

[5]粳稻粒位间蛋白质及其组分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陈书强,薛菁芳,潘国君,王秋玉. 2015

[6]新疆不同类型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积累分析. 马会杰,栾姗姗,赵亮,贾永红,石书兵. 2012

[7]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张晶,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 2010

[8]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理化特性研究进展. 代美瑶,巩艳菲,李芳,张波. 2019

[9]不同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地域性表现. 王银银,张保军,强小林,杨文平. 2001

[10]糯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宋旭东,张舒钰,马亮,马璐,章慧敏,张振良,周广飞,冒宇翔,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 2025

[11]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IV.籽粒各成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品质改良的意义. 李学渊,刘纪麟. 1994

[12]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Ⅳ.籽粒各成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品质改良的意义. 李学渊,刘纪麟. 1994

[13]1个新的玉米半透明皱缩胚乳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崔喜艳,胡广宇,孙小杰,佟珊珊,陈众峰,刘相国. 2014

[14]氮素对不同类型玉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张智猛,戴良香,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 2005

[15]夏玉米不同粒位蛋白质组分氮素效应及与子粒脱水的关系研究. 乔江方,朱卫红,谷利敏,代书桃,张美微,黄璐,王俊哲,郭国俊,刘京宝. 2017

[16]玉米蛋白质组分电泳特性的比较研究. 苏萍,戴常军,任红波,高春霞. 2002

[17]玉米-大刍草杂种F_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陈菁. 2017

[18]中国不同年代主推玉米品种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 孙琦,张世煌,李新海,孟昭东,慈晓科,张德贵,郝转芳,翁建峰,白丽,李明顺. 2014

[19]普通玉米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魏良明,戴景瑞,刘占先,鄂立柱. 2008

[20]几种生理因素对玉米木质部汁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刘子会,郭秀林,袁文龙,王刚,李广敏.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