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钟鹏
作者: 钟鹏;苗丽丽;刘杰;王建丽;陆海燕;于洪久;张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莎豆;群体结构;光合特性;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22 年 24 卷 003 期
页码: 186-1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选取黑油莎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分别设置9万(A1)、11万(A2)和13万株·hm-2(A3);以种植方式为裂区,分别设置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 (B2)和45 cm垄上单行(B3).测定不同处理下油莎豆植株的生长指标、群体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结果 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叶片光合性能及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A1密度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在块茎生长后期达到最大值;而A2、A3密度下,在块茎生长中期已达最大值.A1、A2、A3密度下,冠层和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在块茎生长后期、生长中期和形成期达到最大值.块茎生长中期,A2B1处理冠层和下部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最高.同一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群体产量表现为A2>A3>A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结合种植模式,即A2B1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为7469.81 kg· hm-2.综上所述,合理密度结合宽窄行种植,是实现作物群体结构优化并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寒地油莎豆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白浆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施菌渣的响应
作者:张楠;潘雪;刘杰;于洪久;张博;杜海伦;刘沣漫;郝帅
关键词:白浆土;菌渣;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土壤改良
-
紫外辐照(产臭氧)技术对CB-1烟叶酶促棕色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初跃;陈爱国;刘光亮;张楠;吴元华;王程栋;董蕊;黄国栋;刘国良
关键词:CB-1品种;烟叶;紫外辐射;酶促褐化
-
苜蓿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薛沾枚;张备;张艳;刘雪松;刘秋瑾;林秀蔚;张国华;沈思思;钟鹏
关键词:苜蓿;生物活性;畜禽;应用
-
复合包被氨基酸对暖季泌乳牦牛泌乳量、乳成分及血浆指标的影响
作者:洛桑顿珠;张楠;欧杰次仁;时军;刘世林;巴桑旺堆;姜南
关键词:包被氨基酸;泌乳牦牛;暖季;产奶量;乳成分;血浆指标
-
海泡石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的吸附效果及其机制
作者:梅哈古丽·艾尼瓦尔;张拓;殷宪强;张楠;彭礼枚;李洪斌;曾希柏
关键词:海泡石;纳米零价铁;镉;吸附机制
-
油莎豆营养成分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薛沾枚;刘雪松;孟维珊;张建胜;陈国旺;南景东;钟鹏
关键词:油莎豆;营养成分;生物学功能;畜禽;应用
-
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赵云;胡相伟;吐拉甫·吐合逊;张贵;刘杰;穆亚萨尔·阿里木;吴岳;再吐尼古丽·库尔班;王卉;冯国郡
关键词:播期;糜子;品种;农艺性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