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真真

作者: 吕真真;刘秀梅;仲金凤;蓝贤瑾;侯红乾;冀建华;冯兆滨;刘益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有机碳矿化;碳累积;红壤性水稻土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9 年 15 期

页码: 2636-26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释放、土壤质量保持以及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揭示稻田生态系统在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固存与矿化特征,旨在正确评价施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施氮磷钾化肥处理(NPK),施70%化肥+30%有机肥处理(70F+30M),施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50F+50M),施30%化肥+70%有机肥处理(30F+70M),于2017年早稻种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测定土壤碳矿化释放CO2-C量和速率等,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和周转速率常数等。【结果】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NPK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较CK提高了27.32%。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平均较NPK处理提高了31.31%,以50F+50M和30F+70M处理较为显著。各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培养后的第1天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排序为50F+50M>30F+70M>70F+30M>NPK>CK,随后下降,11 d之后趋于稳定,稳定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大小排序为:30F+70M>50F+50M>70F+30M>NPK≈CK。在整个培养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培养时间呈对数曲线关系。培养35 d结束后,NPK处理较CK未能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P>0.05),70F+30M、50F+50M和30F+70M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分别较NPK提高了50.99%、70.85%和86.39%。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累积矿化量占有机碳总量的比率)变化范围为3%—4%,30F+70M处理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以30F+70M处理最高,较NPK提高了1.19倍。不同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均未明显改变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及半周转期。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累积矿化量及累积矿化率均显著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投入碳量的影响,且呈现正相关关系。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土壤有机碳比值与所投入碳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常数(k)与土壤有机碳及投入碳量均未呈现显著性相关性。【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及促进有机碳的积累,并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有利于红壤性水稻土的养分供应及固碳。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不同封育年限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温度敏感性. 宋珂辰,王国会,许冬梅,王星. 2021

[2]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祁剑英,马守田,刘冰洋,阚正荣,刘鹏,王兴,刘洋,张海林. 2020

[3]红壤有机碳组分中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均匀度决定其矿化特征. 单会茹,张璐,高强,段英华,徐明岗. 2023

[4]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矿化以及腐殖质特征的影响. 何明菊,区惠平,何冰,沈方科,顾明华. 2014

[5]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下黄壤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张雅蓉,刘彦伶,黄兴成,杨叶华,朱华清,熊涵,李渝. 2023

[6]绿肥压青对粉垄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 郑佳舜,胡钧铭,韦翔华,韦燕燕,苏世鸣,李婷婷,夏旭,俞月凤,张俊辉. 2021

[7]夏季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分布和消耗的微观变化研究. 康秦梓,刘毅,吴文广,仲毅,王新萌,张继红. 2024

[8]长期施肥对红壤有机碳矿化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李梦雅,王伯仁,徐明岗,李桂花,孙楠,张文菊. 2009

[9]棉秆炭特性及其对灰漠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效应. 唐光木,徐万里,顾美英,姚红宇,蒲胜海,胡克林. 2019

[10]玉米与蚕豆秸秆配施对秸秆分解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夏志敏,周建斌,梅沛沛,王平,桂林国,李隆. 2012

[11]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王永慧,杨殿林,红雨,赵建宁,轩青霞,霍莉莉,谭炳昌,修伟明,王丽丽. 2019

[12]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郭振,王小利,段建军,焦克强,孙沙沙,段英华,张雅蓉,李渝,蒋太明. 2018

[13]添加牛粪对长期不同施肥潮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及激发效应. 戚瑞敏,赵秉强,李娟,林治安,李燕婷,杨相东,李志杰. 2016

[14]红壤稻田长期施用猪粪的生态效益及承载力评估. 柳开楼,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王赛莲. 2014

[15]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变化. 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柳开楼,余喜初,徐小林,周利军,胡惠文,王赛莲. 2015

[16]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夏昕,石坤,黄欠如,李大明,刘满强. 2015

[17]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评价及其效应. 包耀贤,黄庆海,徐明岗,于寒青. 2013

[18]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双季稻氮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 王姗娜,黄庆海,徐明岗,段英华,柳开楼. 2013

[19]土壤肥力对红壤性水稻土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彭卫福,吕伟生,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 2018

[20]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及水稻磷营养的影响. 吕真真,刘秀梅,侯红乾,冀建华,蓝贤瑾,冯兆滨,刘益仁.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