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晏小霞

作者: 晏小霞;王茂媛;王祝年;王建荣;何际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GC-MS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7 期

页码: 1389-139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7、52和61种化合物,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8.61%、99.26%和97.77%。3者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其中有28种化合物是共有成分,21种化合物在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可见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值得重视。

分类号: R284`O657.63

  • 相关文献

[1]海南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性的研究. 王丹,丁书仙,江芊,汪雪凤,王清隆,王茂媛,陈晓鹭,赵建平,于福来. 2024

[2]贵州引种不同地区柠檬香茅草挥发油比较分析. 侯颖辉,李德文,王少铭,罗莉斯,冷家归,李晋华. 2023

[3]草豆蔻鲜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晏小霞,王茂媛,王祝年,王建荣. 2010

[4]草豆蔻果挥发油代谢组及抑菌活性时空特异性分析. 田琴,胡璇,王丹,黄英,江芊,陈振夏,王清隆,陈晓鹭,于福来. 2025

[5]木姜花和木姜子挥发油成分比较. 侯颖辉,李德文,于二汝,王少铭,罗莉斯. 2017

[6]62份非PK型紫苏种质的挥发油GC-MS分析和新化学型发现. 郭佳琪,李卫萍,沈奇,杨森,商志伟,郭宝林,葛菲. 2019

[7]62份非PK型紫苏种质的挥发油GC-MS分析和新化学型发现. 郭佳琪,李卫萍,沈奇,杨森,商志伟,郭宝林,葛菲. 2019

[8]膏桐种子和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何嵋,董宝生,张伏全,张虽栓,邹艳丽,李聪,欧灵澄,何严萍. 2007

[9]白木香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刘俊,梅文莉,崔海滨,吴娇,戴好富. 2008

[10]海原小茴香优良品种筛选及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朱金霞,郭生虎,李苗,关雅静,宋玉霞. 2009

[11]海南产粗根茎莎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杨虎彪,李晓霞,白昌军,虞道耿,刘国道. 2012

[12]GC-MS分析当归熏硫前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李芸,苗小楼,吴平安,李越峰,刘峰林,刘娟娟,周强,王晓鹏. 2013

[13]五批国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梅文莉,曾艳波,刘俊,戴好富. 2007

[14]白木香花和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梅文莉,林峰,戴好富. 2009

[15]闽产胜红蓟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曾建伟,吴锦忠,林忠宁,陈敏健. 2012

[16]人工结香法所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林峰,梅文莉,吴娇,戴好富. 2010

[17]白木香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A14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彭可,梅文莉,吴娇,戴好富. 2011

[18]竹枝细柄草花序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杨虎彪,李晓霞,虞道耿,罗丽娟,刘国道. 2011

[19]种源、产地及采收树龄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张春霞,杨立新,余星,余盛贤,袁亚男,陈承瑜,杨滨,廖朝林,由金文. 2009

[20]三种方法提取长叶轮钟草果实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蒋寒林,黄衡宇,王元忠.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