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制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涛

作者: 林涛;游泳;郑丽祯;魏辉;林荣华;王长方;傅建炜;李建宇;史梦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15 年 17 卷 06 期

页码: 757-7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以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大型溞、斑马鱼,意大利蜜蜂以及家蚕为受试生物,测定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0g/L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对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但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值分别为1.51×10~(-2)、2.58×10~(-3)、7.63×10~(-2)mg/L,对家蚕的96h-LC_(50)值分别为6.11×10~(-2)、0.12和0.30 mg/L,均为剧毒;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意大利蜜蜂为低毒,但溴氰虫酰胺对其的48h经口LC_(50)值和接触LD_(50)值分别为2.90 mg/L和3.71×10~(-2)μg/bee,均为高毒。研究表明,虽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多数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但在水体环境和桑蚕区以及作物开花期仍需谨慎使用。

分类号: S481.1

  • 相关文献

[1]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制剂对大型溞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林涛,游泳,林荣华,史梦竹,李建宇,赵建伟,陈艺欣,傅建炜,魏辉. 2016

[2]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残留. 钱鸣蓉,章虎,吴俐勤,刘飞,王祥云,何红梅,陈志民. 2010

[3]四种药剂对海南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周泽雄,唐继洪,吕宝乾,卢辉. 2020

[4]4种不同剂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6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杨瑾,郭硕,刘新刚,张兰,毛连纲,朱丽珍,蒋红云,张燕宁. 2022

[5]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对蜜蜂和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吴若函,丁悦,严海娟,郭晓瑜,辛星,余向阳. 2016

[6]氟吡菌酰胺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吴迟,李敏,刘新刚,崔少青,孙田,何明远. 2024

[7]氟虫双酰胺防治早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效果. 傅福全,徐国荣,董明灶,范仰东,俞法明. 2011

[8]氟虫双酰胺在土壤和白菜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秦冬梅,秦旭,孙扬,徐应明. 2009

[9]氟虫双酰胺对蚯蚓的生化毒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刘修园,赵海刚,陈志厚,林勇,林伟,刘通,王秀国,杨龙. 2017

[10]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研究. 刘都才,刘雪源,马国兰. 2013

[11]氟虫双酰胺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许小龙,徐广春,徐德进,陈明亮,刘维新,顾中言. 2013

[12]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几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吴若函,丁悦,严海娟,辛星,郭晓瑜,余向阳,宋雯. 2016

[13]不同Bt蛋白对捕食性天敌大草蛉的生态安全性评价. 汤金荣,牛琳琳,陈琳,梁革梅. 2019

[14]生物农药对蜜蜂潜在的影响. 张祖芸,史晶亮,杨爽. 2019

[15]双酰胺类杀虫剂环境风险问题浅析. 袁善奎,姜辉,周艳明,周欣欣,王胜翔,赵秀振. 2019

[16]抗虫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傅强,赖凤香,陈洋,李凯龙. 2013

[17]转抗虫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吴孔明,彭于发,郭予元. 2002

[18]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稻田靶标病害和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 李伟,郭建夫,袁红旭,李玥仁,刘月廉,黄永相,蒋世河. 2012

[19]转Bt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陈洋,田俊策,彭于发. 2011

[20]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 吴孔明,彭于发,郭予元.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