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矮64S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江石

作者: 邹江石;姚克敏;邓芳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培矮64S;育性转换光温指标;日长互补作用;安全使用技术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3 年 29 卷 01 期

页码: 87-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用培矮 6 4 S在南京、武汉、贵阳、三亚 4地 1991~ 1998年共 5 5 2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 381项花粉可育度资料结合各地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长资料分析了培矮 6 4 S的育性转换指标及其育性变化规律。指出培矮 6 4 S具有育性转换温度指标较低、短日互补作用显著的基本特点。据此 ,结合我国各地的温度和日长特点以及目前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发生的问题 ,讨论了培矮 6 4 S的安全使用技术。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培矮64S的育性指标分析. 宗雪梅,姚克敏,罗孝和. 2000

[2]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安全使用技术. 洪文英,吴燕君,章虎,钱鸣蓉,陈瑞. 2012

[3]麦芽糖浓度对培矮64S花药培养的影响. 邓晓湘,肖国樱. 2001

[4]培矮64S繁殖技术探讨. 罗孝和,邱趾忠. 2000

[5]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邱趾忠,李任华. 2000

[6]培矮64S配制杂粳组合经济性状优势分析. 周根友,姜平,夏华. 2012

[7]培矮64S在云南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研究. 杨怀礼,朱建军. 1994

[8]惠满丰对培矮64S异交特性的改良研究. 李曙光,王丰,黄健文,陈志远,吴玉坤,廖亦龙,郑海波,彭惠普. 2000

[9]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规律研究. 袁隆平. 2000

[10]不同来源培矮64S育性转换光温反应特性的分析. 于永红,斯华敏,胡国成,傅亚萍,孙宗修. 2006

[11]水稻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开花及制种特性. 李曙光,王丰,黄健文,吴玉坤,廖亦龙,陈志远,彭惠普,郑海波. 1999

[12]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空间诱变株系的柱头活力特性. 李永辉,柳武革,王丰,刘振荣,蔡耀辉,刘宜柏,颜龙安. 2012

[13]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高产繁殖研究. 毛昌祥,刘付云光,周行,谢丽萍. 2000

[14]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花药培养. 陈彩虹. 2002

[15]培矮64S制种“九二0”施用技术初探. 李曙光,黄健文,王丰,廖亦龙,吴玉坤,陈志远,彭惠普,郑海波. 1999

[16]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水热传输模型及其应用. 胡凝,吕川根,姚克敏,夏士健. 2007

[17]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21导入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赵彬,王文明,郑先武,马伯军,朱立煌,翟文学,王春莲,薛庆中. 2000

[18]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规律研究. 袁隆平. 2000

[19]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袁隆平,杨益善. 2000

[20]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培矮64S稻瘟病抗性. 谭炎宁,余东,孙学武,孙志忠,段美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