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卫星

作者: 张卫星;马晨怡;袁玉伟;张伟贵;胡贤巧;陈铭学;朱智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优势产区;稻米品质;优质率;区域差异;整精米率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2-18

摘要: 为全面科学了解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采取网格化布局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2020年在全国17个水稻主产省的455个重点县抽取5 879份稻谷样品,研究分析了12项品质性状和优质率。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稻米总体优质率为35.96%,粳稻优质率(54.02%)明显高于籼稻(27.30%),中晚稻优质率(41.43%)显著高于早稻(10.13%),年度间优质率有变化,2016年为26.86%,2017年为38.30%,2018年为38.61%,2019年为38.79%,2020年为33.33%;区域间优质率差异明显,东北平原为71.38%,显著高于东南沿海的30.83%和长江流域的25.78%。东北三省优质率最高(黑龙江、吉林、辽宁分别为69.65%、75.13%、76.87%),其次是华南两广(广东37.20%、广西31.92%)、江淮地区(江苏31.88%、安徽34.88%、河南33.57%)和云贵高原(贵州31.16%、云南24.76%),川渝盆地和湘赣平原优质率有待提升。总体而言,东北平原稻米品质各项指标表现较为适宜,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整精米率低、垩白多,是限制稻米优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整精米率优质达标率总体仅为54.82%,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三大优势产区分别为84.59%、47.74%、46.17%,因此,整精米率不仅是我国稻米品质地区差异的关键因子之一,也是今后南方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的重要攻关目标。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环境条件与遗传因子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汪莲爱. 2006

[2]稻米整精米率研究进展. 杜雪树,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戚华雄. 2021

[3]引进国外水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张建军,李天,王勇. 2006

[4]近10年国家审定水稻品种分析. 张现伟,李经勇,官治文,姚雄,肖人鹏,刘强明,唐永群. 2016

[5]近10年国家审定水稻品种分析(英文). 张现伟,李经勇,官治文,姚雄,肖人鹏,刘强明,唐永群. 2017

[6]水稻品种(系)主要性状和环境因素与整精米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华,殷延勃,王昕. 2003

[7]高整精米率优良食味水稻品种银晶软占的选育. 高云,江奕君,林青山,刘传光,冯道基. 2007

[8]不同肥料配制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蒋永前,王兴盛,杨生龙,吴平. 2002

[9]发展稻米产业造福中国百姓. 翟虎渠,程式华. 2003

[10]有机无机N不同配比与中粳稻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 刘建,魏亚凤,吴魁,徐少安. 2004

[11]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粳稻籽粒结实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顾俊荣,季红娟,韩立宇,董明辉,赵步洪,陈培峰. 2015

[12]氮肥水平对Y两优585稻米品质的影响. 张上都,伍祥,涂敏,石邦志,周乐良,陈文强. 2014

[13]机械同步深施肥对水稻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潘圣刚,王在满,罗锡文,田华,段美洋,唐湘如. 2013

[14]源库调节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莫钊文,田华,聂俊,罗一鸣,段美洋,唐湘如. 2012

[15]水稻贮藏蛋白质各组分在高温条件下的积累动态研究. 李阳生,邓用川,袁潜华,韦双双,翟金玲,罗越华. 2014

[16]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水稻糙米铅镉含量的作用. 张玉烛,胡荣桂. 2007

[17]灌浆结实期水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江艮荣,潘宝国,徐少安. 2005

[18]株行距配置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 2019

[19]抽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郑建初,张彬,陈留根,杜群,秦永生,宋健,张卫建. 2005

[20]肥料管理对直播粳稻扬粳4038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张小祥,戴正元,王宝和,谭长乐,张洪熙,赵步洪.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