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_2、F_3及F_6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永书

作者: 梁永书;李艳萍;孙海波;邹美智;王景余;刘学军;李平

作者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天津300112,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温江611130,天津300112,天津300112,天津300112,天津300112,天津300112,温江611130

关键词: 农艺性状;相关分析;F2、F3及F6代;水稻

期刊名称: 植物学通报

ISSN: 1003-2266

年卷期: 2008 年 01 期

页码: 59-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2、F3及F6代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株高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亲本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表现出较大差异,株高表现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4.4%和22.8%。各性状在3个世代中除了F2分蘖率、F3齐穗期和F6株高,其余各性状均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各性状不同世代相关系数有一定的变化,但不改变其方向。这些结果可以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为水稻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还对选用测序水稻品种为亲本构建群体进行农艺性状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分类号: S511.2

  • 相关文献

[1]粳稻02428突变体RIL孕穗期耐冷性状与糙米功能成分的遗传分析. 谢勇武,曾亚文,谭属琼. 2018

[2]陕西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相关性分析. 李小刚,杨小侠,王俊义,王保军,雷志锋,陈平丽,张星,吴玉红,王业文,陈耀楠,闫理峰. 2022

[3]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郭龙彪,罗利军,钟代斌,梅捍卫,王一平,余新桥,应存山. 2001

[4]近10年国家水稻区试遵义点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王玮,刘杰,钟光跃,李耘. 2015

[5]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 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余新桥,应存山,石春海. 2002

[6]INGER水稻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初步研究. 谢戎,吴丽君,李永洪. 2001

[7]不同薏苡品种(系)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申刚,刘荣,蒙秋伊,张显波,刘凡值. 2015

[8]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9]稻米食味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耿立清,张凤鸣. 2006

[10]甘蓝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郭惊涛,孟平红,吴康云,邓英. 2012

[11]贵州旱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陈能刚,陈惠查,游俊梅,阮仁超. 2010

[12]黔豆08002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黄建斌,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 2017

[13]优质香稻黔香优302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游俊梅,陈能刚,陈惠查,严宗卜,阮仁超,洪乃桥,郑忠阳. 2010

[14]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陆信娟,杨峰,樊继德,冯营. 2010

[15]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郑威,洪美艳,孙东发. 2009

[16]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李晓宇,王昆鹏,刘迎春,张一波. 2015

[17]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王学军,郝德荣,顾国华,汪凯华,缪亚梅. 2008

[18]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倪正斌,王陈燕,孙雪辉,吴昌庚,孙红芹,万林生,严国红. 2018

[19]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姜永平,张辉明,刘水东,朱振华. 2008

[20]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扣忠,王春云,耿安红,王伟义,崔必波.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