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物理组分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鑫

作者: 顾鑫;杨丽;任翠梅;高国金;刘冰;孙连成;胡禧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物理组分;碳同位素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120-124

摘要: 土壤有机碳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土壤有机碳不同形式的组分具有各自的服务功能。有机碳物理组分在一定程度上完整保留了土壤有机碳的原始形态,能更好地反映土壤碳的真正面貌。系统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物理组分的分类、保护机制及碳同位素在其周转变化上的应用,并为今后土壤有机碳物理组分方面指出可能的研究趋势。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碳、氮同位素技术在我国草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王喜明,王媛,马丽娜,尚占环,郭瑞英. 2014

[2]东灰山遗址荞麦子粒的发现及年代分析. 魏益民. 2019

[3]脉冲标记下甘蔗13C富集及氮磷钾含量变化. 桂意云,李海碧,韦金菊,周会,祝开,赵培方,刘昔辉,区惠平. 2023

[4]以δc分析有机粪肥养鱼池中鱼类生长能源的初步研究. 郭贤桢,方映雪,王继坤,方秀珍,刘志云. 1987

[5]四川裂腹鱼耳石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何勇凤,吴兴兵,王旭歌,朱永久,杨德国. 2017

[6]由东海、黄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及稳定同位素组成重建200a以来初级生产力历史记录. 蔡德陵,孙耀,张小勇,苏远峰,吴永华,陈志华,杨茜. 2014

[7]宁夏主要沙地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特征. 许浩,何建龙,王占军,郭永忠,温学飞. 2018

[8]黄东海生态系统食物网连续营养谱的建立:来自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结果. 蔡德陵,李红燕,唐启升,孙耀. 2005

[9]美国有关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邹桂霞. 2002

[10]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陈娟,马忠明,刘莉莉,吕晓东. 2016

[11]短期放牧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高寒草甸土壤及微生物碳氮含量的影响. 李世卿,王先之,郭正刚,周杰,薛冉,沈禹颖. 2013

[12]不同轮作序列对旱地胡麻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刘栋,崔政军,高玉红,剡斌,张中凯,吴兵,谢亚萍,牛俊义. 2018

[13]水稻秸秆还田下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曾宪楠,王麒,孙羽,宋秋来,冯延江,袁媛. 2016

[14]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容重的影响. 马俊永,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任图生. 2010

[15]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余喜初,李大明,柳开楼,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陈明,胡惠文. 2013

[16]用RothC-26.3模型模拟玉米连作下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的影响.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朱平,任军,王立春,梁爱珍. 2003

[17]稻田湿地土壤碳固定研究进展. 王萍,王少先,夏文建,唐先干,李瑶,杨成春,漆林香,胡启峰,阿布都艾尼·阿布都西提. 2014

[18]碳管理:盐土治理的一种新思路. 崔士友,张蛟蛟. 2015

[19]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虞舟鲁,邱乐丰,林霖. 2017

[20]宁南典型退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季波,李娜,马璠,蔡进军,董立国,许浩,韩新生.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