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区域秸秆和有机肥混土填埋后的腐解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德近
作者: 李德近;马想;孙悦;徐明岗;段英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有机肥;腐解残留率;有机碳库比例;土壤积温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127-11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秸秆和有机肥是我国农田主要有机物料来源,翻压旋耕是其主要的还田方式,明确其在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的腐解过程特征和驱动因素,可为更好利用秸秆资源与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典型黑土、潮土和红壤上开展大田有机物料混土填埋试验。设置4种处理:小麦秸秆混土(WS+soil)、玉米秸秆混土(MS+soil)、猪粪混土(PM+soil)和牛粪混土(CM+soil),按土重﹕物料碳=100﹕4.5,称取物料土壤混合物200 g装于尼龙袋填埋于土壤中,填埋后1年内采样6次,之后2—2.5年采样一次,满3年采样一次,共8次采样。分析各混土有机物料的腐解差异,采用双指数方程明确易分解有机碳库和难分解有机碳库比例和腐解速率,阐明各土壤中有机物料的快速腐解速率、慢速腐解速率及积温转折点,并用随机森林模型来量化物料组成和环境因素分别对腐解速率的相对贡献。【结果】秸秆混土的腐殖化系数为22%—43%,有机肥混土的为45%—58%。有机肥混土腐解较秸秆慢,区域间差异不大,从北往南有机物料腐解加快,且秸秆腐解较有机肥快。秸秆的易分解有机碳库比例(70%—87%)高于有机肥的易分解有机碳库比例(57%—83%),且秸秆易分解碳库的腐解速率k1为(1.0%·a-1—4.9%·a-1),高于有机肥的k1(0.7%·a-1—1.1%·a-1)。秸秆在3种土壤上的积温转折点差别不大,积温转折点约为3 700℃,在此积温之前为快速腐解,之后为慢速腐解阶段。而有机肥的快速腐解和慢速腐解积温转折点差异从北往南逐渐增大,且有机肥的积温转折点为秸秆的2—5倍。土壤积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是混土秸秆和有机肥腐解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其腐解率贡献了约17%和13%。另外,对混土秸秆腐解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壤碳氮比,而对混土有机肥来说是时间因素。【结论】秸秆较有机肥腐解快,秸秆的易分解有机碳库比例高和腐解速率快是造成其腐解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秸秆来说碳氮比是影响其腐解的主要因素,对于有机肥来说则是时间,因此秸秆还田应多考虑土壤和物料自身碳氮比,对于有机肥则应充分考虑其长期效应。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中国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料腐解特征的整合分析. 王金洲,卢昌艾,张文菊,冯固,王秀君,徐明岗. 2016
[2]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料腐解特征及驱动因子. 马想,徐明岗,赵惠丽,段英华. 2019
[3]秸秆和农药废液及磷矿尾砂生产有机肥的工艺. 汪智渊,窦永敏,杨红福,吴承东. 2016
[4]不同措施对冷浸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张赓,李小坤,鲁剑巍,汪金平,熊又升,吴礼树,任涛,张智. 2014
[5]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黄泥田土壤微食物网的影响. 陈云峰,夏贤格,胡诚,李双来,乔艳,刘东海. 2018
[6]氮肥减施与有机肥/秸秆配施对盐碱地土壤肥力指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磊,王晶,朱志明,樊丽琴,吴霞. 2020
[7]蔬菜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冯磊,李妍,梁学强,李琳,李航,李锦. 2023
[8]不同修复材料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贾慧,李蕾,王永,云兴福. 2022
[9]利用猪粪渣与秸秆生产有机堆肥及其在小白菜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周文新,王克勤,向健政. 2016
[10]混合施肥对玉米生产和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新颖,张淑莹,肖丹,刘迎春,滕星,肖艳华. 2024
[11]潮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的响应. 吴宪,王蕊,胡菏,修伟明,李刚,赵建宁,杨殿林,王丽丽,王欣奕. 2020
[12]秸秆类材料对土壤Cd、Pb的固定效果. 张娜,张奇,朱阳春,范茹芹,卢信,童非,刘丽珠,陈静,张振华. 2018
[13]不同施肥措施对球茎茴香产量、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 吴建新,左强,王甲辰,王殿武,肖强,张琳,邹国元. 2010
[14]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对华北潮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吴宪,张婷,王蕊,王欣奕,赵建宁,王丽丽,杨殿林,李刚,修伟明. 2020
[15]长期施肥对东北中部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吴瑞娟,王迎春,朱平,贺美,黄诚诚,王立刚,张凤路. 2018
[16]制作优质青贮饲料的主要技术环节. 袁锡寿. 2004
[17]适宜于蚯蚓养殖的秸秆研究. 顾永芬,顾永江,陶宇航. 2012
[18]不同施肥组合的土壤培肥效果研究. 许学前,吴敬民. 2000
[19]辽西地区秸秆覆盖试验研究. 肖继兵. 2006
[20]利用秸秆微贮技术养羊及效果试验. 卢晓峰,尹君亮,张伟宏,童自强,王昌新.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施肥对我国农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影响的整合分析
作者:何宁波;高静;孙楠;李然;王恒飞;卢晋晶;徐明岗
关键词:施肥;易氧化有机碳;土壤性质;气候;整合分析
-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及phoD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黄文晶;姜楠;陈晓冬;孙楠;徐明岗;陈振华;张玉兰;陈利军
关键词:化肥;高通量测序;磷;磷酸酶;phoD基因丰度和多样性
-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健康研究与展望
作者:徐明岗;段英华;白珊珊;张文菊;孙楠
关键词:土壤健康;长期定位试验;作物产量;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多样性
-
添加绿肥对中国农田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作者:李亚鹏;张晨阳;孙楠;李然;李建华;徐明岗
关键词:绿肥;农田;GWP;GHGI;整合分析
-
红壤有机碳组分中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均匀度决定其矿化特征
作者:单会茹;张璐;高强;段英华;徐明岗
关键词:红壤;土壤有机碳组分;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碳矿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均匀度
-
黑土累积磷的释放动力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佳琪;孙凤霞;孙楠;李然;周宝库;马星竹;徐明岗
关键词:黑土;磷释放动力学;Olsen-P;活性磷;中活性磷;有机质;pH
-
施用有机肥对我国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作者:张晨阳;徐明岗;王斐;李然;孙楠
关键词:大豆;产量;有机肥;土壤养分;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