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有机碳组分中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均匀度决定其矿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单会茹
作者: 单会茹;张璐;高强;段英华;徐明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壤;土壤有机碳组分;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碳矿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均匀度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09-1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有机碳矿化是陆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探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组分的矿化特征及其微生物学响应,以明确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固存过程和损失机制。【方法】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肥力长期试验的撂荒(CK0)、不施肥对照(CK)、氮磷钾化肥配施(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 4个处理,通过物理分组方法获得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团聚体内颗粒有机碳(i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以该4个处理的有机碳组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有机质的矿化动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测定各组分中的微生物量及组成,再利用冗余分析明确微生物群落特征对有机碳矿化的贡献。【结果】长期施肥显著提升了红壤总有机碳水平,显著提高了活性有机碳组分(cPOC、fPOC、iPOC)的占比。有机碳组分的矿化速率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矿化1~35天)矿化迅速,后期逐渐变缓并趋于平稳。各组分平均最大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表现为fPOC>cPOC>iPOC>MOC,表明fPOC组分的活性最高,可矿化性最强。与CK相比,CK0处理的cPOC、fPOC、iPOC和MOC组分最大矿化速率分别提高了158.0%、36.4%、67.3%和146.0%;NPK处理的4个组分有机碳的矿化速率与CK无显著差异;NPKM处理分别提高了246.0%、62.9%、21.4%和183.0%。土壤有机碳组分快速矿化阶段(矿化15天)的总PLFA生物量表现为f POC最高,平均为94.5 nmol/g,约为其他组分(平均26.1~35.0 nmol/g)的3倍。各组分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比例表现为MOC(6.06)>cPOC (5.18)>fPOC (1.26)>iPOC (1.03),平均真菌/细菌(F/B)为iPOC (0.11)>fPOC (0.10)>MOC (0.06)>cPOC (0.03),fPOC和iPOC组分F/B值较高而G+/G–值较低,且二者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其他组分,表明二者群落结构更稳定,所受养分胁迫较少,群落多样性高。冗余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特征对组分矿化的总解释率达96.4%,其中总PLFA含量、真菌、革兰氏阴性菌是对有机碳组分矿化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结论】土壤有机碳的可矿化程度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的物种均匀度密切相关。长期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活性组分中的微生物量,因此提高了土壤中可矿化碳的比例,加之有机肥直接为土壤养分循环提供了额外的能量来源,促进了有机碳的矿化,这可能是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之一。
分类号: S153.6%S154.3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肥对红壤有机碳矿化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李梦雅,王伯仁,徐明岗,李桂花,孙楠,张文菊. 2009
[2]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李昌新,黄山,彭现宪,黄欠如,张卫建. 2009
[3]长期施肥红壤性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差异. 李文军,黄庆海,李大明,柳开楼,叶会财,肖国滨,张文菊,徐明岗. 2021
[4]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玉米氮素利用率和红壤碱解氮含量的阶段性变化. 宋惠洁,胡丹丹,邬磊,都江雪,胡志华,张文菊,李大明,余红英,柳开楼. 2022
[5]北京市河流滨岸带植被调查. 袁小环,滕文军,杨学军,武菊英. 2012
[6]引入草木樨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早期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 郭志彬,王道中,刘长安,刘枫,李凤民. 2012
[7]稻田转变为旱地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 黄山,芮雯奕,彭现宪,刘武仁,张卫建. 2009
[8]长期撂荒对黑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周伟,张运龙,徐明岗,李文瑾,吴红慧,文石林. 2021
[9]东北春玉米地长期免耕下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及其组分构成特征. 黄山,彭现宪,殷明,刘武仁,张卫建. 2008
[10]肥料减施条件下水稻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紫云英-稻草协同利用的响应. 廖育林,鲁艳红,谢坚,杨曾平,聂军,曹卫东. 2017
[11]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耕层薄化土壤理化性质. 韩上,武际,李敏,陈峰,王允青,程文龙,唐杉,王慧,郭熙盛,卢昌艾. 2020
[12]咖啡果皮与枯落物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昂,陈苏森,谭军,林兴军,赵青云,孙燕,董云萍,闫林,龙宇宙. 2024
[13]不同封育年限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温度敏感性. 宋珂辰,王国会,许冬梅,王星. 2021
[14]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祁剑英,马守田,刘冰洋,阚正荣,刘鹏,王兴,刘洋,张海林. 2020
[15]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矿化以及腐殖质特征的影响. 何明菊,区惠平,何冰,沈方科,顾明华. 2014
[16]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下黄壤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张雅蓉,刘彦伶,黄兴成,杨叶华,朱华清,熊涵,李渝. 2023
[17]绿肥压青对粉垄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 郑佳舜,胡钧铭,韦翔华,韦燕燕,苏世鸣,李婷婷,夏旭,俞月凤,张俊辉. 2021
[18]夏季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分布和消耗的微观变化研究. 康秦梓,刘毅,吴文广,仲毅,王新萌,张继红. 2024
[19]棉秆炭特性及其对灰漠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效应. 唐光木,徐万里,顾美英,姚红宇,蒲胜海,胡克林. 2019
[20]玉米与蚕豆秸秆配施对秸秆分解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夏志敏,周建斌,梅沛沛,王平,桂林国,李隆.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绿豆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及综合评价
作者:杨学乐;王素华;张璐;李基光;王艳兰;胡丽琴;何录秋
关键词:绿豆;光合性状;产量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两种调理剂对水稻土pH值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作者:张璐;文石林;上官方钦;秦松;张会民
关键词:调理剂;水稻土;pH值;有效硅;重金属
-
基于非线性积分快速终端滑模的拖拉机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作者:尹涛;任德良;吴孟;于修刚;高强;韩兴昌
关键词:路径跟踪控制;拖拉机;快速终端滑模;非线性积分
-
施肥调控对设施甜瓜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作者:梁其干;张浩;胡国智;陈积豪;冯烔鑫;曹庆;王敏;符小发;闫淼;高强;张学军;周勃;王豪杰
关键词:甜瓜;长效肥;养分;产量;品质
-
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成效分析
作者:郑立鹏;高强;徐麟;陈润峰;韩乃勇;张龑;肖菁;李玉姗
关键词:特克斯县;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利用现状;建议
-
中国北方玉米产区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其分布分析
作者:王超红;张璐;郭正宇;阎晓光;刘欣芳;刘宁;曹志艳;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MAT);分布
-
刺角瓜嫁接对厚皮甜瓜抗南方根结线虫病及成熟期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浩;宋扬;王建国;黄远;张学军;马跃;符小发;王敏;周勃;梁其干;陈积豪;高强
关键词:刺角瓜;甜瓜;嫁接;南方根结线虫;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