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廷刚

作者: 文廷刚;王伟中;顾大路;杜小凤;施洪泉;钱新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共生期;晚播稻茬麦;生长;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8 年 36 期

页码: 21-23+37

摘要: [目的]为探索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共生和短共生稻套麦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短共生期稻套麦(共生期15 d)会影响小麦植株生长、茎蘖动态和成穗。0共生稻套麦(共生期0 d)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差异,其基本苗、茎蘖数和成穗数均比较稳定,较对照显著提高。此外,短共生期会增加不孕小穗数,降低千粒重,产量较对照仅增加了0.83%,但不显著。0共生显著改善了小麦穗部性状,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不孕小穗数显著减低,产量较对照提高了6.67%。[结论]0共生稻套麦是在晚播条件下较短共生稻套麦和常规栽培好的一种高产应变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文廷刚,王伟中,顾大路,杨文飞,施洪泉,孙爱侠,钱新民. 2018

[2]谷林套播下不同共生期对稻田三熟制油菜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郑伟,肖国滨,陈明,李钟平,黄天宝,肖小军,李亚贞,刘小三,张昆,叶川. 2014

[3]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郑伟,叶川,肖国滨,陈明,李亚贞,黄天宝,肖小军,刘小三,朱昌兰. 2015

[4]玉米播期对大豆/玉米间作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赵建华,孙建好,李伟绮. 2018

[5]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对油菜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 吴艳,肖国滨,叶川,李亚贞,黄天宝,刘小三,肖小军,吕伟生,陈明,秦超,郑伟. 2017

[6]杂草与棉花的竞争作用. 马小艳,姜伟丽,任相亮,马亚杰,马艳. 2015

[7]麦棉套种共生期土壤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新国,陈金平,郭冬冬,刘安能,黄仲冬. 2006

[8]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 惠纯,孟银,承松. 1994

[9]麦棉两熟共生期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周治国,孟亚利,陈兵林,张立桢,孙学振,王立国,施 培. 2004

[10]麦棉共生期间棉花根系的生理特性研究. 王瑛,王立国,陈兵林,周治国,张立桢,张思平. 2007

[11]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英文). 林洪鑫,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汪瑞清,吕丰娟,王子君. 2016

[12]麦棉套种共生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周新国,陈金平,刘安能,黄仲冬. 2006

[13]旱地多熟制春玉米+棉花间作技术研究. 顾宏辉,朱金庆,陈润兴,徐玉华. 2001

[14]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共生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陈金平,周新国,李利红,刘祖贵,刘安能,王和洲. 2006

[15]套作棉花共生期需水规律研究. 韩迎春,宋美珍,董合林,范正义,王国平. 2003

[16]单作棉和3-2式麦棉生态系统作物共生期的光温特点. 张立桢,林而达. 2003

[17]不同麦棉套共生系统内作物利用土壤磷的差异研究. 朱连先,王志芬,张风云,陈学留. 2001

[18]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19]锌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强. 2004

[20]浅析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国芹.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