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杂交种标杂A_1主要农艺措施最优组合模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振宇

作者: 王振宇;马奇祥;刘佳中;杨修身;程荣森;丁太贵;杨自忠;殷德伦;王士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棉;标杂A1;农艺措施组合;数学模拟模型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02 年 31 卷 12 期

页码: 18-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 ,研究了密度、N肥用量 (包括P、K肥 )、化控 (DPC用量 )、整枝 (留叶枝的二级果枝数 )对标杂A1 产量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 ,欲使标杂A1 获得高产 ,应以适当降低密度 ,增加施肥量 ,力争提高铃数为主攻方向。经皮棉产量≥ 2 1 0 0kg/hm2决策因素频率分析 ,置信区 95 %的农艺决策措施为 :密度 2 .1 5 1~ 2 .3475万株 /hm2 ;每公顷施纯N 441~ 463.0 5kg(P2 O52 4 5 .4~ 2 67.45kg ,K2 O 2 4 5 .4~ 2 67.45kg) ,用DPC 5 7.45~68.5 5g ,留二级果枝 1 2 .5 5~ 1 3.9个 /株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小麦晚播高产栽培逐艺措施组合研究. 黄树梅,闫广礼. 1998

[2]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 宋锦花,许乃银. 2010

[3]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探讨. 黄志勇,郭长佐,顾克余,费跃. 2000

[4]杂交棉花铃期栽培管理技术. 费月跃,黄志勇,吉荣龙,崔必波. 2009

[5]滴灌杂交棉花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柴付军,程鸿,郭建国,田永浩,陆明. 2010

[6]"杂交棉强优组合选育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兵团启动. 李宏利. 2008

[7]鸡脚叶陆地棉育种研究进展. 张雪林,韩世杰,彭凡嘉,周德桂,巩养仓. 2016

[8]特早熟杂交棉辽棉3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吴晓东,金路路,王巍,徐敏,王子胜. 2016

[9]杂交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效栽培途径. 黄志勇,郭长佐,费跃,顾克余. 1999

[10]特早熟杂交棉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回归分析. 孙长君,吴琼,吴晓东,李书涛,王子胜. 2011

[11]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刘圣田,韩长胜,李泽田,朱和民,张玉花,刘继永. 2002

[12]杂交棉新品种——苏棉24号. 潘群斌,蔡立旺. 2004

[13]鄂杂棉30营养特性研究. 张成,吴茂前,张富林,余延丰,易先达,王玉美. 2015

[14]施钾量对杂交棉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爱玉,易九红,李瑞莲,王欣悦. 2013

[15]红花性状标记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 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应用. 赵军胜,王秀丽,高明伟,王家宝,王永翠,陈莹,姜辉,杨静,王留明. 2014

[16]高产优质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合丰202的选育. 周汉章,李吉朝,刘东来,刘环,王新玉,薄奎勇,任中秋. 2011

[17]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8. 潘群斌,蔡立旺,王为,潘宗瑾. 2011

[18]北疆杂交棉化学打顶与后期管理技术规程. 王刚,陈兵,张鑫,王旭文,韩焕勇,叶春秀,樊庆鲁. 2018

[19]抗虫杂交棉W8225留叶枝栽培技术研究. 刘圣田,韩长胜,李泽田,朱兴胜,马德辉,吴丙娟,刘继永. 2007

[20]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特点. 刘涛,褚贵新,魏亦农,梁永超,李志博.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