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健华

作者: 陈健华;邢锦城;张茸茸;张旭;陈怀谷;马鸿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禾谷丝核菌;细胞核染色;PCR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10 年 32 卷 01 期

页码: 79-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2008年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仪征市、安徽省六安市及河南省临颖县、温县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30株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从中选择6个代表性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病原菌在pH在4~9内均可以生长,以pH为5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温度为20~25℃,其中以22.5℃最适;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SA培养基、PDA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高邮纹枯病菌生长最快,菌丝较粗;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生长相对较慢,菌丝较细、稀疏;六安纹枯病菌生长最慢,菌丝较粗,稍密。番红O-KOH染色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为双核丝核菌,高邮和六安纹枯病菌为多核丝核菌。丝核菌专化性PCR检测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菌株为禾谷丝核菌。

分类号: S435.121.49

  • 相关文献

[1]贝莱斯芽孢杆菌YB-145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促生作用. 夏明聪,邓晓旭,齐红志,谢夏,徐文,张洁,孙润红,潘娅梅,武超,杨丽荣. 2021

[2]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毒力测定. 耿忠义,张立霞,辛相启,赵京岚,赵玖华. 2014

[3]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禾谷丝核菌的相对生物量. 洪彦涛,张增艳. 2015

[4]禾谷丝核菌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及评价. 李伟,张兴,孙海燕,邓渊钰,张爱香,马东方,陈怀谷. 2017

[5]江苏大麦纹枯病菌酯酶同工酶的测定. 赵桂东,李清铣. 1993

[6]江苏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CAG_1群菌株的特性和致病力分化. 潘以楼,吴汉章. 1992

[7]小麦纹枯病菌中的dsRNA及其与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张涛,杜文珍,张春燕,陈莹,于汉寿,李伟,陈怀谷. 2015

[8]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 任向荣,李伟,孙海燕,陈怀谷,于汉寿. 2013

[9]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陈怀谷,王裕中,陈利锋,史建荣. 2001

[10]小麦茎基部土传真菌病害的分子诊断. 杨慧勇,王兵,李飞凤,史建荣,宋玉立,杨崇良. 2008

[11]马铃薯抗菌肽SN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抑菌活性. 蒋雯,刘欣,张增艳. 2011

[12]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马振国,马志强,康丽娟,王文桥,李红霞,张小风. 2001

[13]禾谷丝核菌胞外产物对小麦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陈怀谷,陈利锋,王裕中,林玲,史建荣. 2002

[14]实时定量PCR法预测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基因组大小. 张春燕,李伟,孙海燕,邓渊钰,张爱香. 2014

[15]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效应及高产控病技术研究. 孙爱根. 2002

[16]蚜粉克星防治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研究初报.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17]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陆长婴,季明东,刘文娟,韩梅. 2000

[18]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王耀伟. 2009

[19]乙膦铝农药废液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及施用技术. 汪智渊,杨红福. 2004

[20]江苏免少耕麦田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陈厚德,王彰明,刘荆,游树立,陈良根,王振华,徐桂庆.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