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隔年东北酸菜风味鉴别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艳秋

作者: 韩艳秋;叶春苗;王琛;张晓黎;李潇;高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东北酸菜;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指纹图谱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251-2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酸类等。指纹图谱显示2组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当年酸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更为丰富,包括二甲基二硫化物、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2,3-丁二酮、丙酮、丁酸、乙醇等;而在隔年酸菜中上述风味物大量减少或消失,仅乙酸乙酯和乙醇的信号强度有所增加,并生成了大量的乙酸丙酯、正丙醇、丙酸乙酯、丁酮等特征风味化合物。通过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当年与隔年酸菜样品分别占据了2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得到了准确区分。因此,应用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实现隔年酸菜的快速鉴别。

分类号: O657%TS255.7

  • 相关文献

[1]基于HS-GC-IMS的无核黄皮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孟祥春,耿星,黄泽鹏,贺立红. 2022

[2]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不同品种香稻米快速鉴别方法. 卞景阳,孙兴荣,刘琳帅,邵凯,冯鹏,车野,胡禧熙,顾鑫,徐磊,李杰. 2024

[3]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产地秋月梨品质差异. 何婉琳,施露,林梦桦,李亚辉,梁颖,张志勇. 2024

[4]不同透明包装材料对东北酸菜褐变品质的影响. 王琛,吴兴壮,高雅,张晓黎,韩艳秋,张华. 2019

[5]发酵工艺对东北酸菜褐变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 王琛,高雅,张晓黎,韩艳秋,吴兴壮. 2019

[6]东北酸菜中产胞外多糖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酸乳中的应用. 张天琪,张雪,孔保华,Huttunen Eine,杨贞耐. 2009

[7]东北酸菜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景秋菊. 2023

[8]东北酸菜发酵乳酸菌的筛选及评价. 赵玉娟,刘才子,高岩松,赵子健,高磊,杨舸,王超,李盛钰. 2024

[9]传统东北酸菜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胆固醇特性研究. 马长路,焦梦丽,罗红霞,逄晓阳,芦晶,张书文,吕加平,妥彦峰. 2019

[10]人工接种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类物质的代谢变化. 李潇,吴兴壮,韩艳秋,张晓黎,高雅,王琛. 2023

[11]发芽及挤压膨化对糙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陈焱芳,张名位,张雁,邓媛元,魏振承,唐小俊,刘光,李萍. 2021

[12]基于SHS/GC-IMS、OAV值结合多元统计学的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特征香气构成差异解析. 施友志,潘勇,杜甫,赵泽玉,李子玮,王琰琰,袁晓龙,张忠锋,庞雪莉,王剑. 2023

[13]发酵盐厌氧菌YL9-2对鱼露发酵过程中品质和风味的改善作用. 李文静,李春生,王悦齐,陈胜军,赵永强,吴燕燕,李来好. 2022

[14]不同品种浓香亚麻籽油的呈香特征解析. 袁彬宏,贾懿敏,杨旖旎,陈亚淑,周琦. 2023

[15]肉风味前体物质与风味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李敬,杨媛媛,赵青余,汤超华,秦玉昌,张军民. 2019

[16]真空冷冻干燥对柠檬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留的影响. 谢焕雄,胡志超,王海鸥,陈守江,扶庆权. 2018

[17]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不同加工工艺紫薯风味特性. 李盼盼,庞林江,吴列洪,王芳,程林润,张富仙,陆国权. 2019

[18]1-MCP对黄金百香果贮藏品质及风味变化的影响. 孟祥春,黄泽鹏,凡超,向旭. 2021

[19]克氏原螯虾不同可食部位风味成分分析. 周明珠,熊光权,乔宇,汪超,汪兰,吴文锦,李新,石柳,丁安子,黎彩. 2020

[20]黄金百香果采后贮藏过程品质分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鉴定. 孟祥春,黄泽鹏,凡超,向旭.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