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斌
作者: 吴斌;张茜;宋高原;陈新;张宗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裸燕麦;连锁群图谱;SSR;β-葡聚糖;数量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06 期
页码: 1208-12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构建裸燕麦分子遗传图谱,发掘燕麦β-葡聚糖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高β-葡聚糖含量燕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及裸燕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高β-葡聚糖地方品种夏莜麦为父本,育成品种赤38莜麦为母本构建的包含215个F2:3家系为图谱构建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分子遗传图谱。通过美国谷类化学会(AACC)发表的标准葡聚糖含量测定方法(AACC Method 32-23)测定各家系的β-葡聚糖含量,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燕麦β-葡聚糖含量性状进行遗传定位与分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231对SSR引物在F2后代群体上进行检测,共得到261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利用JoinMap 4.0软件对上述获得多态性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在LOD≥5.0情况下,构建遗传图谱,得到包含26个连锁群、182个标记位点的遗传图谱,覆盖基因组1 869.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0.6 cM,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2—14个之间,连锁群长度在10.6—235.1 cM。对亲本及后代群体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在后代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分离,且呈现为连续变异,变异系数为18.72%,说明β-葡聚糖含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群体符合QTL定位的要求。利用QTL分析软件WinQTLCart 2.5对SSR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全基因组进行QTL扫描,以LOD值5作为阈值对β-葡聚糖含量可能存在的QTL进行定位和效应估计,检测到4个与β-葡聚糖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其中qBG-1位于连锁群LG20上,与最近的标记AM591的距离10.0 cM。加性效应值为0.21,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0.9%;qBG-2和qBG-3位于连锁群LG23上,其中qBG-2与最近的标记AM1823的距离4.6 cM,qBG-3与最近的标记AM641的距离1.9 cM,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23和-0.22,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3.2%和2.7%;qBG-4位于连锁群LG25上,与最近的标记AM302的距离6.8 cM,加性效应为0.84,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7.6%,其中存在的2个主效QTL qBG-1和qBG-4,都来自于高β-葡聚糖含量的父本夏莜麦。【结论】构建了大粒裸燕麦SSR分子标记连锁群图谱,并定位了4个控制β-葡聚糖含量的QTL位点。
分类号: S512.6
- 相关文献
[1]裸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李楠,闫智超,孙元琳,周素梅. 2021
[2]中国裸燕麦β-葡聚糖含量的鉴定研究. 郑殿升,吕耀昌,田长叶,赵伟. 2006
[3]裸燕麦核心种质的抗氧化特性. 任祎,平华,任贵兴. 2010
[4]甘蔗分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刘新龙,吴才文,毛钧,蔡青,应雄美,马丽,陆鑫,刘家勇,赵俊,赵培方,范源洪. 2010
[5]燕麦燕科2号选育报告. 刘俊青,付晓峰,杨海顺,张志芬. 2014
[6]巴彦淖尔市2003年麦后复种饲草作物推广技术总结. 杨文耀,李元清,安玉麟,张建忠,郭富国,傅晓峰,刘俊青. 2005
[7]裸燕麦谷蛋白酶解条件的优化. 马萨日娜,张美莉,王晓冬,包小兰. 2016
[8]旱地燕麦品种品燕4号的选育. 刘龙龙,崔林,张丽君,马名川,周建萍. 2017
[9]裸燕麦和皮燕麦的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对比分析. 李笑蕊,王世霞,幺杨,婷婷,刘珊,任贵兴,綦文涛. 2015
[10]燕麦种子萌发期抗旱能力的综合评价. 王力伟,付晓峰,房永雨,刘红葵,王蕴华,张志芬,刘俊青,何江峰. 2019
[11]裸燕麦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 陈新,张宗文,吴斌. 2014
[12]裸燕麦AFLP反应体系的优化. 徐微,张宗文,吴斌. 2009
[13]裸燕麦种质资源AFL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微,张宗文,吴斌,崔林. 2009
[14]粮草兼用型裸燕麦新品种远杂2号的选育. 杨晓虹,周海涛,张新军,李天亮,杨才. 2020
[15]裸燕麦品种(系)丰产性和适应性评价. 张志芬,付晓峰,杨海顺,冯佰利,高金锋,崔思宇,柴岩,刘俊青. 2021
[16]裸燕麦膳食纤维组成含量研究及优异资源筛选. 秦琳,李曦,赵珊,黄世群,刘龙龙,仲伶俐. 2023
[17]不同品种裸燕麦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秦琳,赵珊,李曦,雷欣宇,郑幸果,靳可婷,刘龙龙,仲伶俐. 2024
[18]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燕麦红叶病的田间防效. 何苏琴,郭满库,赵桂琴,刘永刚,魏宏玉,丁文姣. 2010
[19]裸燕麦营养与人类保健. 马得泉,田长叶. 1998
[20]裸燕麦中非淀粉多糖对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秦琳,李曦,赵珊,黄世群,雷欣宇,郑幸果,靳可婷,刘龙龙,仲伶俐.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二氧化硫熏蒸激活硫代谢维持'木纳格'葡萄采后品质
作者:郑怡格;邢世均;施文健;袁宇尧;吴斌;张政
关键词:二氧化硫;硫代谢;硫化氢;葡萄;品质
-
基于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的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综合评价
作者:袁宇婷;张晓燕;吴谷丰;黄璐;袁星星;陈新;刘晓勇;薛晨晨
关键词:大豆;耐盐性;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江苏省
-
绿豆腐霉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构建及抗病资源筛选
作者:闫强;刘欢;王瑞敏;薛冬;周琰琰;郑豫;武婷;任亚举;陈雨婷;刘欣悦;袁星星;陈新
关键词:绿豆;群结腐霉;根腐病;抗性评价;抗病资源
-
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绿豆干旱胁迫识别模型
作者:蒋东山;刘金洋;张浩淼;李士丛;罗仔秋;余骥远;李洁;陈新;袁星星;高尚兵
关键词:绿豆;干旱胁迫;卷积神经网络;转换器;图像识别;叶绿素荧光图像
-
细胞学结合转录组分析发掘绿豆花瓣开放及衰老关键基因
作者:林云;周琰琰;刘金洋;闫强;陈景斌;吴然然;薛晨晨;陈新;袁星星
关键词:绿豆;花瓣;转录组;衰老;细胞学
-
基于PMMS-Net和叶绿素荧光成像的绿豆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
作者:李洁;高尚兵;余骥远;陈新;李士丛;袁星星
关键词:绿豆叶斑病;抗性鉴定;叶绿素荧光图像;坐标注意力机制;深度可分离卷积
-
大豆籽粒Ve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张红梅;张威;王琼;贾倩茹;孟珊;熊雅文;刘晓庆;陈新;陈华涛
关键词:大豆;籽粒;Ve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