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族三属杂种F_1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简报)(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方

作者: 何方;刘海燕;王洪刚;李兴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三属杂种;基因组原位杂交;染色体行为;不同步

期刊名称: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ISSN: 1673-520X

年卷期: 2008 年 04 期

页码: 335-3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和八倍体小滨麦950059杂交合成了小麦-黑麦-滨麦草三属杂种,对不同基因组染色体在三属杂种F1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劲松49和小滨950059均包含44条小麦染色体和12条外源染色体,三属杂种F1中含有6条黑麦染色体和6条滨麦草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黑麦和滨麦草染色体很少与小麦染色体配对,常以单价体形态存在。小孢子中的微核主要由外源染色体组成。在三属杂种F1的花粉发育过程中还发现了染色体浓缩不同步的现象。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六倍体小簇麦─天蓝偃麦草三属杂种形态学、细胞学及育性研究. 裴自友,孙玉,孙善澄,白云凤. 1998

[2]小麦与披碱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仇松英,史忠良,武计萍,孟兆萍,高海燕. 2008

[3]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杂种研究初报. 袁文业,张美荣,裴自友,孙玉,白建荣,孙善澄. 1992

[4]小麦与披碱草的杂交亲和性及杂种F_1的育性研究. 仇松英,史忠良,武计萍,孟兆萍,高海燕. 2008

[5]小胡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研究. 唐湫钥,王君,刘明虎,赵英铭,高鹏,康向阳. 2010

[6]高粱A_3类型CMS A_3JW败育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赵威军,梁小红,仪治本,李金梅,孙毅,崔贵梅. 2006

[7]三倍体葡萄‘夏黑’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及其育性研究. 奚晓军,査倩,蒋爱丽,田益华. 2015

[8]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观察. 李俊,方小平,罗莉霞,李均,胡琼,李光明,张春雷. 2010

[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其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林秀琴,毛钧,陆鑫,刘新龙,马丽,蔡青. 2012

[10]高梁A3类型CMS A3JW败育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赵威军,梁小红,仪治本,李金梅,孙毅,崔贵梅. 2006

[11]高粱A_2类型CMS A_2V4败育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赵威军,梁小红,仪治本,李金梅,孙毅,崔贵梅. 2006

[12]一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的细胞学分析. 车永和,申雅婷,杨燕萍,李旭青,宋楠,徐荣蕊,刘伟华,李秀全,杨欣明. 2016

[13]小白菜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陈龙正,徐海,宋波,樊小雪. 2015

[14]高粱A_2 CMS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梁小红,仪治本,赵威军,崔贵梅,孙毅,崔丽霞. 2005

[15]含抗白粉病新基因普通小麦-黑麦1R二体异附加系的遗传学鉴定. 吴金华,王新茹,王长有,王秋英,吉万全. 2009

[16]辐射诱导荆州黑麦染色体1R结构变异的研究. 王从磊,庄丽芳,亓增军. 2012

[17]小麦-鹅观草易位系T7A/1Rk#1的选育与鉴定. 别同德,冯祎高,徐川梅,陈佩度. 2009

[18]利用1RS特异标记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鉴定小麦1BL·1RS易位系. 余利,何方,陈桂玲,崔法,亓晓蕾,王洪刚,李兴锋. 2011

[19]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华山新麦草杂种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王艳丽,王伟,陈天青,隋建枢,何庆才. 2016

[20]春小麦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张婧,孙婧欣,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集临,张延明,关宇.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