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耐铝玉米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邓磊

作者: 邓磊;潘金卫;杨文鹏;任洪;王伟;柏光晓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酸性土壤;耐铝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908-9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筛选出耐铝玉米株系,为拓宽玉米耐铝种质资源及耐铝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耐铝材料(CML530、CML532、CML533和CML534)和普通玉米自交系(西1、9058和LX9801)为材料,构建6个回交群体,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利用与耐铝基因Zm M1、Zm M2、Zm ASL和Zm ALM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umc1468、ZmMATE1、ZmMATE2、MateF2和ALMT93496)进行靶基因选择,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到普通玉米自交系,结合植株田间表现,筛选出耐铝的稳定株系,并对其进行耐铝鉴定。【结果】在分离世代(BC1F1/S1)苗期对6个回交群体共581个株系进行靶基因选择,结果有69个株系中选,结合植株田间表现,最终获得17个稳定株系。基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17个稳定株系的遗传背景恢复率为73.9%~93.8%,平均为83.4%。0.2 mmol/L AlCl3溶液处理下17个稳定株系的根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根净增长度平均值为0.81 cm,极显著低于对照(0.5 mmol/L CaCl2溶液)(P<0.01,下同);稳定株系的根相对伸长率与轮回亲本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7个稳定株系的根相对伸长率为64.50%~83.33%,平均为74.74%,均为中等及以上耐铝株系,其中NS1、NS9、NS10、NS15和NS16为高耐铝株系。【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且导入多个耐铝基因株系的耐铝性较同一群体中导入单个耐铝基因的株系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多个耐铝基因累加可提高耐铝性。可见,该技术可作为耐铝玉米种质创制的有效手段。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选育优质蛋白糯玉米创新性品系的初步研究. 梁国虎,江小林,丘红波,曾桂萍,张文龙,杨文鹏,王明春. 2011

[2]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 李莉,邢跃先,赵贤容,王丕武,檀国庆. 2012

[3]waxy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及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袁文娅,赵晓雷,周旭梅,王磊,彭勃,王奕. 2020

[4]玉米o2,o16和wx基因不同聚合类型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王伟,王明春,张开武,任洪,赵德刚,杨文鹏. 2019

[5]玉米产量构成因子染色体代换系的构建及初步评价. 高玉峰,任元,张卫平,张攀,严建兵,李建生,杨小红. 2012

[6]分子标记及其在玉米研究中的应用. 孙立娜,王璐. 2008

[7]抗玉米纹枯病早代材料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初步研究. 谭君,李庐江,杨克诚,杨俊品. 2010

[8]玉米o16基因回交渗入o2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文龙,杨文鹏,陈志伟,王明春,杨留启,蔡一林. 2010

[9]玉米开花期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及育种策略. 刘贤德,李新海,张世煌. 2002

[1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玉米自交系京24单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改良材料性状分析. 余辉,宋伟,赵久然,王凤格,吴金凤. 2014

[11]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谭君,杨俊品,杨克诚. 2007

[12]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自交系子粒油分的改良研究. 鲁守平,张华,孟昭东,穆春华. 2019

[1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玉米自交系京24两种抗病主效基因的聚合. 余辉,宋伟,赵久然,王凤格,吴金凤. 2014

[14]玉米耐旱功能标记辅助选择初探. 柳思思,刘玲玲,许侃,石庆华,张世煌,郝转芳. 2013

[15]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分子标记开发. 王帮太,吕香玲,席章营,史利玉,谢传晓,李新海,张世煌. 2009

[16]玉米dhn1和dhn2基因渗入普通自交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潘金卫,邓磊,王伟,杨文鹏,任洪,柏光晓. 2021

[17]京724玉米自交系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 宋伟,苏爱国,邢锦丰,吴金凤,赵久然. 2016

[1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玉米杂种后代创新种质方法研究. 从春生,李永祥,李春辉,石云素,宋燕春,张登峰,黎裕,王天宇. 2016

[19]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分子标记与检测技术. 王帮太,吕香玲,席章营,史利玉,谢传晓,张世煌,李新海. 2009

[20]玉米单粒和单叶片DNA快速提取及SSR标记分析. 高文伟,李晓辉,李新海.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