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和添加菌剂对红壤区自然堆沤条件下稻秆养分释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柳强

作者: 黄美福;罗文丽;区惠平;曾艳;黄金生;谭宏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秸秆;红壤区;腐解规律;养分释放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18 期

页码: 5200-52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新鲜稻秆进行粉碎或添加菌剂处理,探索在红壤区气候条件下,稻秆加速腐化的技术措施及其N、P、K养分释放特征,为合理利用秸秆的养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每个60cm×120cm的200目尼龙滤布袋装入5kg新鲜水稻秸秆,设置原状、粉碎、粉碎+腐熟剂和粉碎+农家肥等4种处理,尼龙滤布袋置放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堆沤,在处理后的第0、10、28、35、51、74天和91天采集样本测定秸秆的干物质、水分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求算秸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经过91d自然堆沤置放后,粉碎过的稻秆,干物质腐解率比不处理的水稻秸秆提高4.2%(绝对值,下同),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4%、6.8%、12.2%;在粉碎的基础上,添加菌剂后的干物质腐解率提高6.3%—7.3%,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5.8%、11.6%—14.9%、2.2%—5.3%;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在腐解20d内P素养分的释放强度在腐解高峰期明显受到抑制,但添加菌剂后,则消除了对P素释放的抑制作用。秸秆粉碎后加入腐熟剂或农家肥均促进秸秆的腐解和氮磷钾的释放,商品腐熟菌剂若无针对性,则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无明显效果。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水稻秸秆腐解规律及养分释放特征. 周柳强,谭宏伟,李伏生. 2014

[2]秸秆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方明,高玉山,孙云云,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王立春. 2018

[3]松嫩平原盐碱地玉米秸秆腐解规律试验研究. 刘少东,汪春,姜薇,刘丹. 2018

[4]低温菌对冬季水稻秸秆发酵腐解特性的影响. 关法春,刘亮,苗彦军,刘会芳,张永锋,吴玉德,贺延国. 2019

[5]封育次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优势种群竞争密度效应. 吴承,祯洪伟,柳江,陶正明. 2005

[6]“豌豆-稻-稻”复种方式的早、晚稻品种搭配优化. 王德仁,卢婉芳,楼天高,金鸿,杜志贵. 1998

[7]桂西北喀斯特环境移民示范区果园雨季土壤水分动态. 石雪晖,肖润林,王灿琴. 2004

[8]不同施氮量对桑园红壤耕层酶活性的影响. 周柳强,黄美福,黄金生,韦运兰,谢如林,谭宏伟. 2014

[9]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剖面肥力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李秀秀,涂田华,柳开楼,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梁喜欢,黄晶,关贤交,邱才飞,钱银飞,彭春瑞,陈金. 2023

[10]砂滤管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规律.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张晓伟,刘涛. 2010

[11]不同还田方式下大豆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匡恩俊. 2010

[12]水旱轮作条件下稻麦秸秆腐解规律研究. 信彩云,马惠,王瑜,赵庆雷,刘奇华,杨军,陈博聪,李景岭,林香青. 2019

[13]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金梁. 2012

[14]华北地区棉田翻压冬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宁东峰,马卫萍,孙文彦,李志杰,王来清,曹卫东. 2011

[15]不同农作物秸秆腐解规律及模型预测评价. 梁鑫宇,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2023

[16]不同装袋量下麦秆和毛叶苕子混合腐解特征. 刘婷,宋明丹,韩梅,梁鑫宇,李正鹏. 2024

[17]大豆绿肥腐解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秀领,闫旭东,徐玉鹏,刘艳坤,刘忠宽. 2011

[18]三江平原地区不同有机物料腐解规律的研究.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 2010

[19]稻田肥料减施对小麦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 信彩云,王瑜,赵庆雷,马惠. 2021

[20]施用氮肥对还田水稻秸秆腐解的影响. 王麒,宋秋来,冯延江,孙羽,曾宪楠,来永才.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