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稻-扣蟹共作模式中华绒螯蟹生长及水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世会

作者: 王世会;赵志刚;罗亮;张瑞;郭坤;徐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黑龙江;稻蟹共作;水质

期刊名称: 水产学杂志

ISSN: 1005-3832

年卷期: 2022 年 35 卷 003 期

页码: 86-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27.08°E,46.88°N)稻田中,分别设置1个对照组(稻-长江蟹共作,RYZC)和2个实验组(稻-辽河蟹共作组,RLHC),每组设3个重复,共计9个300 m2实验单元.体质量(1.02±0.16)g长江蟹的投放密度为67 500只/hm2,体质量(0.45±0.05)g辽河蟹设67 500只/hm2(稻-辽河蟹共作1,RLHCI)和135 000只/hm2(稻-辽河蟹共作Ⅱ,RLHCⅡ)两个密度,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参数、水稻产量及稻田水质参数.两个多月的稻蟹共作结果表明:长江蟹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均高于辽河蟹,辽河蟹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略高于长江蟹,但差异不显著性(P>0.05).稻-长江蟹共作和稻-辽河蟹共作Ⅰ水稻产量显著高于稻-辽河蟹共作Ⅱ(P<0.05).整体来看,不同水系和不同的放养密度中华绒螯蟹稻田水体的水温(TEMP)、溶解氧(DO)、pH、电导率(SPC)、总氨氮(TAN)、亚硝酸态氮(N02-N)、硝酸态氮(NO3-N)、总氮(TN)、正磷酸盐(PO4-P)、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叶绿素a(Chl.a)和底泥的TN、T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稻-长江蟹共作模式中华绒螯蟹终末体质量更大,稻-辽河蟹共作模式随着仔蟹放养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大规格蟹种培育以及稻-扣蟹共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分类号: Q-31

  • 相关文献

[1]放养密度对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中河蟹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王世会,赵志刚,罗亮,张瑞,郭坤,徐伟,梁利群,张旭彬. 2023

[2]南粳9108水稻-中华绒螯蟹共作模式下水体理化指标与生长动态分析. 王伟,顾海龙,胡中泽,王显,冯亚明,张培通,焦庆清. 2017

[3]中华绒螯蟹塘水质的超度量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周群兰,诸康平,谢骏,何义进,刘波. 2010

[4]中华绒螯蟹、鳜鱼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水质生态学评价. 陈永进,周彦锋,徐东坡,刘凯,段金荣,施炜纲. 2014

[5]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蟹塘水质受投喂量影响的关系分析. 金晶,毛星,戴红君,刘杨,任妮. 2022

[6]生物絮团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免疫力、营养品质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吴春,王宣朋,张高伟,王信海. 2023

[7]不同增氧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何义进,周群兰,刘勃,蒋国春,刘颖斐,叶青. 2009

[8]稻蟹共作对稻田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申祺,李蔚然,于小彭,王康健,展广军,贺双梅,于艳青. 2021

[9]北方寒地不同稻作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效益的初步研究. 齐春艳,赵国臣,侯立刚,马巍,刘亮,孙洪娇,郭晞明,隋鹏举,付胜. 2011

[10]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吕明睿,高子健,张欣雨,李艳和,宋光同,赵玉华. 2023

[11]洱海流域稻田综合种养对田面水氮素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崔荣阳,刘宏斌,毛昆明,毛妍婷,陈安强,雷宝坤. 2020

[12]尿素对中华绒螯蟹幼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袁滢滢,吴朝霞,孙文涛,黄姗,范翠翠. 2011

[13]中华绒螯蟹家系规模化构建初探. 邓燕飞,夏爱军,潘建林,李跃华,柏如发,朱清顺. 2017

[14]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化肥农药生态减施技术应用. 孙富余,田春晖,孙文涛,于凤泉,于永清. 2019

[15]螺蛳替代商品饲料比例对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水质的影响. 王海候,沈明星,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金梅娟. 2015

[16]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在生态育苗池中的种群结构. 张清靖,李永函. 2007

[17]中华绒螯蟹Myostatin基因在蜕皮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王伟,吴旭干,徐蕾,姚琴琴,成永旭. 2015

[18]三种常见经济虾蟹类眼柄微结构分析. 蒋瑞,刘必林,刘华雪,冯春雷,张健,倪震宇,吴旭干,张虎,舒畅,鲁玉渭. 2018

[19]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不同来源蟹种周年生长研究. 赵沐子,许志强,丁淑燕,陈乙荣,郭礼中,葛家春. 2015

[20]CpG寡脱氧核苷酸触发中华绒螯蟹酚氧化酶原系统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李红霞,俞菊华,李义,徐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