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株高主效位点qPEH6.02育种应用价值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贾慧琳

作者: 贾慧琳;李永祥;聂宁宁;安怡昕;杨子欣;王宇飞;张登峰;李春辉;刘旭洋;何冠华;石云素;黎裕;王天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株高;产量;单倍型;育种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1055-10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开展玉米重要性状主效位点的育种应用价值评估,对促进分子设计育种有效开展,提高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前期工作中利用导入系1133B(热带玉米自交系Tzi8为供体亲本,温带骨干自交系B73为轮回亲本)定位的玉米株高主效位点qPEH6.02,本研究借助分子标记追踪,创制了主效位点的近等基因导入系1133BB73和1133BTzi8。以此为试验材料,在52500株/hm~2、67500株/hm~2和82500株/hm~2 3种不同密度下,开展了主效位点qPEH6.02近等基因导入系(1133BB73和1133BTzi8),及其弱优势杂交组合(同类群自交系杂交F1)和强优势杂交组合(强优势类群自交系杂交F1)的株高和产量鉴定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种植密度下1133BTzi8较其近等基因导入系1133BB73的株高增加15.17~20.40 cm,但在其弱优势和强优势杂交组合中株高仅分别增加3.87~5.03 cm和3.23~5.97 cm。同时发现,在不同种植密度下1133BTzi8较其近等基因导入系1133BB73的小区产量增加10%以上,最高可增产15.00%;在其杂交组合中小区产量提高3%以上,最高可增产8.85%,表明主效位点qPEH6.02来自热带玉米自交系Tzi8的单倍型在提高产量方面具有潜在育种应用价值。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小麦转录因子TaMYB5-3B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 朱治,李龙,李超男,毛新国,郝晨阳,朱婷,王景一,常建忠,景蕊莲. 2023

[2]干旱和灌溉两种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产量的QTL分析. 姜丽丽,樊明寿,郭九峰. 2007

[3]不同用量纳米碳溶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娜,姚玉鹏,刘晓东,马俊,刘汉江,郝云凤. 2017

[4]喷施“金得乐”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强,刘铁山,姜东元,张成华,董瑞. 2009

[5]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类型玉米的调控研究. 孔令杰,袁建华,孟庆长,陈艳萍,赵文明,郑飞. 2012

[6]玉米耐盐基因ZmHKT1的序列变异分析. 姜志磊,姜昱,刘艳芝,蒋超,金峰学. 2015

[7]九育27玉米及其种植要点. 张岩,赵华. 2007

[8]玉米株高的年际间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史振声,李海燕,李凤海,吴玉群,杨翠翠,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 2013

[9]利用WGCNA鉴定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基因共表达模块. 马娟,曹言勇,王利锋,李晶晶,王浩,范艳萍,李会勇. 2020

[10]基于不同回归模型的玉米秸秆生物量预测. 桑志勤,张占琴,段震宇,陈树宾,王友德,郭斌,张小伟. 2020

[11]密度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差异性分析. 王坚强,段宏凯,郑丽萍,张晓红,武艾卿,周忠宇,李金梅,李文清,穆艳芳. 2017

[12]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8

[13]玉米株高QTL的定位及主效QTL的确认. 高歌,杨媛,郑军,张红伟. 2022

[14]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分析. 吴建伟,刘成,石云素,宋燕春,张桂寅,马峙英,王天宇,黎裕. 2005

[15]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8

[16]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钱甫,张占琴,陈树宾,桑志勤,李卫华. 2024

[17]不同水分处理对不同玉米品种株高和叶面积增长速度的差异分析. 李树军. 2016

[18]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 杨晓军,路明,张世煌,周芳,曲延英,谢传晓. 2008

[19]温热带玉米株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郭子锋,徐孝洁,刘小刚,王山荭. 2020

[20]玉米株高qPH10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卢晓环,周志强,李海灵,李冬冬,刘文欣,李明顺.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