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刍草渗入系的玉米抗旱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爽

作者: 刘爽;李珅;王东梅;沙小茜;何冠华;张登峰;李永祥;刘旭洋;王天宇;黎裕;李春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大刍草;渗入系;抗旱;转录组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1896-19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挖掘玉米优异抗旱基因,本研究基于墨西哥大刍草和玉米自交系PH4CV构建的BC2F6群体,通过苗期抗旱性初步鉴定,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渗入系TP180。干旱胁迫后发现渗入系TP180较轮回亲本PH4CV萎蔫程度更小,并且复水后存活率显著高于PH4CV。全基因组基因型鉴定发现,渗入系TP180含有0.6%的墨西哥大刍草导入。通过开展TP180和PH4CV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转录组测序,在渗入系TP180和PH4CV之间共鉴定了2307个差异表达基因,不同胁迫重叠差异表达基因共122个,这些基因涉及生长素途径,茉莉酸途径等,包含多个转录因子。整合差异表达基因和含大刍草导入区段分析,鉴定出2个抗旱候选基因Zm00001d033050和Zm00001d002025,并进一步开展了RT-PCR分析。本研究为挖掘大刍草中抗旱基因资源提供了重要材料和信息基础。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大刍草杂种F_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陈菁. 2017

[2]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相关研究进展. 赵琳,骆乐谈,詹生华,葛忠德,石江. 2018

[3]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周洪生,邓迎海,李竞雄. 1997

[4]大刍草血缘普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张华,何丹,何国权,沈昌埕,蒋晓芳,税红霞,卢庭启. 2013

[5]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 赵树仁,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张志军. 2008

[6]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的研究与利用. 陈洪梅,汪燕芬,徐春霞,段智利,番兴明. 2007

[7]玉米野生近缘种属研究利用进展. 李影正,严旭,李晓锋,程榆林,李万松,徐璐璐,何建美,荣廷昭,唐祈林. 2022

[8]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周洪生,邓迎海,李竞雄. 1997

[9]玉米(Zea maysL.)*大刍草(Zeadiloper-ennisL.)远缘杂选育玉米自…. 周洪生,邓迎海. 1997

[10]长日照条件下大刍草与温带玉米自交系远缘杂交效果研究. 贾春林,张勇,王国良,杨秋玲,吴波,盛亦兵. 2010

[11]玉米矮秆突变体A2的表型鉴定及转录组分析. 董春林,翟广谦,张正,杨睿,张明义,张彦琴,杨丽莉,常建忠. 2019

[12]玉米氮素敏感性差异自交系的表达谱分析. 葛敏,吕远大,张体付,周玲,林峰,赵涵. 2016

[13]冷暖型玉米抗旱性研究. 张大双,员海燕,张宝林. 2010

[14]基于抗旱低碳的秸秆覆盖免耕栽培玉米. 李刚,杨粉团,姜晓莉,曹铁华,樊慧梅,陈喜凤. 2010

[15]玉米施用硅肥田间定位试验研究. 高玉山,毕业莉,姜柏臻,崔汉成,方力,宋殿友,宁连荣. 2002

[16]寒地玉米幼苗早发增产技术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连永利,郭巍. 2011

[17]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萌芽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李晶晶,贾腾蛟,王丽艳,李会勇. 2021

[18]玉米抗旱机理与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邹学校. 2007

[19]丸粒化玉米种子的保水抗旱性能研究. 喻少帆,李嘉诚,冯玉红. 2012

[20]不同抗旱栽培技术模式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麒.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