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小麦HMW-GS D~tx1.5亚基的AS-PCR鉴定程序优化及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万洪深

作者: 温雯;李俊;杨武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Dtx1.5亚基;AS-PCR;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4 年 12 卷 04 期

页码: 9-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人工合成小麦综合了自然界中现有四倍体小麦(Triticum turgidun)和粗山羊草(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丰富遗传变异,是将野生祖先种中优异的抗病、抗逆基因成功利用到普通小麦育种中的重要桥梁。源于粗山羊草的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Dtx1.5亚基,是一种新的优质亚基。本研究对HMW-GSDtx1.5亚基AS-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了逐步的优化,并利用普通小麦川育12与人工合成小麦Syn780(含有Dtx1.5亚基)杂交F2代(低代)和F9重组自交系(高代)群体对Dtx1.5亚基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目的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可靠,可以用于Dtx1.5亚基的分子鉴定;Dtx1.5亚基在普通小麦与人工合成小麦杂交的低代和高代群体中的分布都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说明源于粗山羊草的Dtx1.5亚基能在小麦遗传背景下遗传稳定,传递正常,可用于小麦品质育种。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具特异性状人工合成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 郭元林,尹春蓉,张洁,杜文平,任哓波,宣朴. 2014

[2]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石媛媛,赵新辉,秦鹏,刘开雨,王凯,杨远柱. 2018

[3]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性及其SdhB基因序列差异的分子检测. 刘欣,曾蓉,徐丽慧,高士刚,戴富明. 2019

[4]Kiss-1基因多态性与苏淮山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李隐侠,张俊,钱勇,李静心,孟春花,王慧利,钟声,曹少先. 2014

[5]节节麦HWM-GS D~tx5与普通小麦HWM-GS Dx5亚基的AS-PCR鉴别. 温雯,李俊,郑建敏,杨武云,万洪深. 2017

[6]牛脊柱畸形综合征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洪梅,李建斌,侯明海,王长法,李秋玲,仲跻峰. 2008

[7]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巧云,安学丽,肖英华,张倩,张艳贞,夏先春,何中虎,晏月明. 2007

[8]苹果花药培养植株倍性及其纯合基因型的鉴定. 张利义,杨振英,丛佩华,张开春,刘建利,薛光荣. 2007

[9]牛ACAA1和ACAA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李恒德,王淑辉,许尚忠,高雪,任红艳,陈金宝. 2008

[10]湖羊NR5A1基因SNPs筛选及其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李隐侠,张俊,钱勇,孟春花,王慧利,钟声,曹少先. 2017

[11]基于SNP分型的香菇交配型AS-PCR鉴定. 张美彦,宋春艳,于海龙,谭琦,徐珍,王瑞娟,章炉军,尚晓冬. 2019

[12]烟草冷杉醇合成关键基因NtCPS2的SNP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 王国平,刘旦,李洋洋,屈亚芳,李依婷,罗成刚,冯全福,常爱霞. 2020

[13]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巧云,安学丽,肖英华,张倩,张艳贞,夏先春,何中虎,晏月明. 2007

[14]川麦42的1BS染色体臂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魏会廷,杨粟洁,李朝苏,汤永禄,胡晓蓉,杨武云. 2009

[15]氮磷钾胁迫下不同D基因组人工合成小麦生长和养分积累差异. 杨武云,万洪深,张冀,李俊,雷建容,王琴,阳路芳,田丽,张庆玉. 2015

[16]“川麦38”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胡晓蓉,陈华华,万洪深,廖杰,曾云超,杨玉敏,李俊,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7]小麦品种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苗期叶片生长研究. 徐玉平,彭正松,廖杰,杨武云. 2009

[18]川麦42中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一个高产位点鉴定. 魏会廷,胡晓蓉,李朝苏,汤永禄,刘登才,杨武云. 2011

[19]利用SSR标记分析川育12×人工合成小麦Syn780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现象. 李俊,杨玉敏,廖杰,彭正松,汤永禄,杨武云. 2007

[20]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 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徐世昌,刘太国.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