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类肥料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龚雪蛟

作者: 龚雪蛟;秦琳;刘飞;刘东娜;马伟伟;张厅;刘晓;罗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肥;矿化特性;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氮磷钾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0 年 004 期

页码: 1403-14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绿色、可持续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肥料投入是关键之一.基于有机肥培肥土壤、生态友好的优势,发展和推广有机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有机肥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本文分析了我国有机肥产品种类及标准现状、理化性质差异、碳氮矿化特性差异及影响因素,评述了施用有机肥对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的作用.因来源、制作工艺不同,不同有机肥的有机碳组分含量、全氮和活性氮含量、碳氮比等基本性质差异明显,这四者是影响有机肥碳氮矿化率、碳氮矿化量、碱解氮释放量等碳氮供应特性的主要内在因素;加之土壤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同有机肥表现出不同的养分供应特性.总体上,有机肥一方面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尤其是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可增加土壤氮磷钾养分容量,减少作物生长消耗带来的土壤养分亏损,促进土壤质量良性发展.今后,应加强有机肥在耕地培肥中的应用,并加强有机肥肥效理论的基础研究和安全高效有机肥新产品的开发,促进有机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使其成为重要的农业资源.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蔡立湘,鲁艳红,谢坚,廖育林,郑圣先,聂军. 2008

[2]猪粪沼液施用对麦稻轮作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 孙国峰,周炜,陈留根,何加骏,盛婧,郑建初. 2012

[3]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及pH值的影响. 汪吉东,张永春,俞美香,沈明星,许仙菊. 2007

[4]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张玉军,董士刚,刘世亮,姜桂英,张弘,李影,郭斗斗,黄绍敏,申凤敏. 2018

[5]不同量秸秆机械化还田对稻麦产量及土壤碳活性的影响. 张永春,汪吉东,聂国书,丁汉平,孙丽,许仙菊,王志明. 2008

[6]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研究. 何翠翠,王立刚,王迎春,张文,杨晓辉. 2015

[7]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活性有机质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徐明岗,于荣,王伯仁. 2006

[8]施用化肥对砂姜黑土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姜涛,陈欢,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2014

[9]山东寿光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状况及其变化. 曾希柏,白玲玉,李莲芳,苏世鸣. 2009

[10]不同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冯慧敏,孔德庸,李海渤,苗立新,陈晓远. 2021

[11]永登县龙泉镇和柳树乡农田土壤养分特征评价. 赵欣楠,杨君林,冯守疆,张旭临. 2016

[12]不同有机肥对新建蔬菜大棚土壤的不同形态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李传章,高利娟,李吉进,刘本生,邹国元,孙钦平,许俊香. 2013

[13]长期施肥下褐土易氧化有机碳及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 史康婕,周怀平,杨振兴,解文艳,程曼. 2017

[14]增施有机肥对烟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CO_2排放的影响. 梁太波,赵振杰,刘青丽,邹炎,王建伟,戴华鑫,王爱国,张艳玲. 2017

[15]不同施肥处理对燕麦产量、养分吸收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君,段玉,刘亚红,梁俊梅,王博,安昊,连海飞. 2020

[16]氮磷钾配施及有机肥对瓠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伍少福,王锡金,石其伟,沈菁,王伟彪,姜丽娜. 2009

[17]不同培肥方式下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特征. 张秀芝,蔡红光,闫孝贡,刘剑钊,彭畅,高洪军,任军,朱平. 2014

[18]两种有机肥及氮磷钾配施对塑料大棚番茄产量的影响. 党建友,陈永杰,雷振宇. 2006

[19]安徽省作物养分供需分析及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耿维,袁嫚嫚,邬刚,王家宝,孙义祥. 2020

[20]不同水肥组合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丹,李玉中,李巧珍,徐春英,刘晓英.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