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秸秆施入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影

作者: 姚影;何静;张一;李钰飞;伍玉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蚯蚓;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土壤灭菌;土壤微生物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110-1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蚯蚓能够通过自身生命活动和对土著土壤生物的调控作用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为探索蚯蚓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机理,在混入水稻秸秆的灭菌/未灭菌土壤中接种蚯蚓(Eisenia fetida),以不接种蚯蚓的处理为对照,比较30 d微宇宙培养后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蚯蚓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CO2累积排放量,但仅在灭菌土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接种蚯蚓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则因土壤是否灭菌而异。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分析显示,在灭菌土壤中接种蚯蚓获得了更多的末端片段(TRFs),而在未灭菌土壤中蚯蚓的存在并未明显改变TRFs的数量,且接种蚯蚓与无蚯蚓的处理共享了近50%的TRFs。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因蚯蚓是否存在而不同,但仅在灭菌土壤中接种蚯蚓的处理同时与LOC、DOC、MBC和CO2累积排放量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在该实验的灭菌土壤中,来源于蚯蚓肠道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快速繁殖并成为优势种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但这一作用在未灭菌土壤中则有可能因为土壤土著微生物的竞争作用而被削弱。

分类号: S154.3

  • 相关文献

[1]土壤微生物对秸秆碳转化及碳积累特征的Meta分析. 韩佳烨,张久明,袁佳慧,朱莹雪,匡恩俊,迟凤琴,张少良. 2024

[2]长白山区参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第1报γ-射线的土壤灭菌效应. 任守让,王瑞霞,王韵秋. 1987

[3]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赋存的影响. 于建光,胡锋,李辉信,王前进,王同. 2010

[4]土壤中沙咪珠利降解特性和生物学效应. 张稳,王亚利,王米,李银生,薛飞群. 2018

[5]威廉环毛蚓耕作时间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郑宪清,范晓芬,张翰林,李双喜,王金庆,张娟琴,王良军,陶晓斌,吕卫光. 2015

[6]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FBO)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唐劲驰,周波,黎健龙,唐颢,操君喜. 2016

[7]覆盖物料对句容葡萄园土壤生物和温湿度的影响. 刘亚柏,刘泽贤,黄洁雪,许传毅,刘吉祥,郑捷翔,王艮梅. 2025

[8]秸秆生物炭及秸秆对大豆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杨倩,李登科,王永斌,李宗兰,李海伟,杜珊珊,沈禹颖. 2016

[9]喀斯特土壤微生物和活性有机碳对生态恢复的快速响应. 唐政,李继光,李慧,张丽敏,李忠芳,娄翼来. 2014

[10]毒死蜱对土壤微生物及碳、氮含量的生态效应. 李正,许鸿源,周凤珏,司瑞利,李界秋,李永健,庞洁,蔡典雄. 2009

[11]电厂煤粉尘沉降特征及其对周边土壤主要性质的影响. 刘平,张强,程滨,焦晓燕,杜文波. 2010

[12]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综述. 杨岳,赵艳宁,樊如月,张雅楠,刘丽,丁勇. 2024

[13]水稻秸秆还田下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曾宪楠,王麒,孙羽,宋秋来,冯延江,袁媛. 2016

[14]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2019

[15]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结构的影响. 石含之,赵沛华,黄永东,吴志超,杜应琼,杜瑞英. 2020

[16]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于多级团聚体结构的物理和化学保护作用. 刘思佳,关松,张晋京,任军,蔡红光,安娜,宋欣蔚. 2019

[17]秸秆还田条件下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王旭东,庄俊杰,刘冰洋,李帅帅,赵鑫,刘洋,张海林. 2020

[18]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碳研究趋势. 曾宪楠. 2020

[19]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王秀娟,解占军,董环,赵颖,刘慧屿,娄春荣. 2018

[20]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莉,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丛萍,张珺穜,郭建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