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越冬存活与生态环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丽萍

作者: 刘宁;王振营;何康来;白树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生态因子;越冬存活

期刊名称: 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

ISSN:

年卷期: 2005 年

页码: 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研究对我国6个玉米种植区12个采集点的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寄生性天敌和病原物进行了调查,并对越冬幼虫复苏后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螟虫腰带长体茧蜂、玉米螟厉寄蝇、白僵菌和细菌等寄生性天敌是造成玉米螟越冬幼虫大量死亡的主要生物因子。各地理种群越冬幼虫存活率因天敌种类的不同和寄生率的不同差异较大。在6个玉米种植区中,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的白僵菌寄生感染率最高(61.3-97.5%);在西南玉米区的四川青神寄生蜂对玉米螟的寄生率最高,使越冬幼虫死亡率达到41.6%,这说明在这些地区白僵菌和寄生蜂已经成为控制玉米螟的一种自然抑制因子,可将其作为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加以广泛利用。另外,不同地理...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间作对幼龄茶园生态与茶树生育及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小琴,陈娟,梁远发. 2014

[2]2个基因型厚皮甜瓜的光合特性研究. 种培芳,陈年来,张玉鑫. 2011

[3]生态因子对玉米多育性的影响. 张欣,张宝石,赵明,李连禄,王美云,张旭. 2010

[4]棉田群体内主要生态因子时空分布的研究. 陈冠文,余渝. 2002

[5]特殊生态区水稻超高产生态特征研究. 顾伟,李刚华,杨从党,王绍华,凌启鸿,丁艳锋. 2009

[6]烟区生态气候类型区划. 李枝桦,罗华元,张梅,聂鑫,唐鹭. 2016

[7]辽宁省近几年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姜秀英,韩勇,王之旭,刘军. 2012

[8]气候生态因子对玉米群体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 侯玉虹. 2017

[9]结合HJ1A/B卫星数据和生态因子的籽粒品质监测. 王大成,张东彦,李宇飞,秦其明,王纪华,范闻捷,陈诗琳. 2013

[10]中国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 李志勇,李鸿雁,蔡丽艳,师文贵,黄帆,刘磊,解永风. 2014

[11]枸杞子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王汉卿,王庆,马玲,丁锐,狄天云,安巍,张小波,王英华. 2016

[12]基于GMPGIS的杜仲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邓阳川,向丽,汤欢,杨俐,李洪运,丁丹丹,叶萌. 2019

[13]生态因素对玉米子粒发育影响及调控的研究. 郑洪建,董树亭,王空军,胡昌浩,郭玉秋,张吉旺. 2001

[14]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李俊磊,孙晓霞,张文静,陈芸燕. 2016

[15]立体种养对蔗田生境和甘蔗品质的影响. 周生茂,LI Bao-hui,李宝会,班美玲,徐建云,陆国盈. 2009

[16]甘草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王汉卿,马玲,王庆,董琳,丁锐,狄天云,李明,张小波,王英华. 2016

[17]温室甜樱桃‘早大果’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王顺才,呼丽萍,王晨冰. 2014

[18]小麦品质生态及品质区划研究——Ⅱ.生态因子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王绍中,季书勤,刘发魁,张玲,邓克已. 1995

[19]棉花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定量分析. 马富裕,曹卫星,李少昆,朱艳,周治国,郑重,杨建荣. 2005

[20]生态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遗传变异的影响. 何旭峰,丁中,彭德良.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