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对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水平抗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梅捍卫

作者: 梅捍卫;罗利军;王一平;袁筱萍;赵新华;钟代彬;余新桥;王道龙;应存山;Paterson A H;黎志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持久抗病性;RFLP标记;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重组自交系(RILs)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1999 年 26 卷 4 期

页码: 345

收录情况: CSCD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水稻对白叶枯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水平抗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梅捍卫,罗利军,王一平,袁筱萍,赵新华,钟代彬,余新桥,王道龙,应存山,黎志康. 1999

[2]水稻对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水平抗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梅捍卫,罗利军,王一平,袁筱萍,赵新华,钟代彬,余新桥,王道龙,应存山,黎志康. 1999

[3]水稻加工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分子定位研究. 梅捍卫,罗利军,郭龙彪,王一平,余新桥,应存山,黎志康. 2002

[4]绵阳系统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析. 吴立人,R.W.Stubbs. 1990

[5]水稻籼粳亚种间F1抽期与RFLPs关系的初步研究. 赵明富,徐才国. 1999

[6]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占新春,阮新民,孙传清,何立斌,孙明. 2001

[7]应用二种定位法比较不同世代水稻产量性状QTL的检测结果. 庄杰云,樊叶杨,吴建利,夏英武,郑康乐. 2001

[8]水稻CMS-WA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 庄杰云,樊叶杨,吴建利,饶志明,夏英武,郑康乐. 2001

[9]普通小麦-提莫菲维小麦白粉病抗性渐渗系中渗入片段的准确鉴定. 陶文静,刘金元,刘大钧,陈佩度. 1999

[10]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的RFLP分析(英文). 李新海,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2000

[11]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 李辉,陈孝,施爱农,孔凡晶,Leath S,Murphy J P,贾旭. 2005

[12]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苗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及互作研究. 曹卫东,贾继增,金继运. 2004

[13]超显性效应对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作用. 庄杰云,樊叶杨,吴建利,夏英武,郑康乐. 2001

[14]超显性效应对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作用. 庄杰云,樊叶杨,吴建利,夏英武,郑康乐. 2001

[15]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陶文静,刘金元,刘大钧,陈佩度. 1999

[16]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RFLP标记定位及其STS标记的转化. 樊颖伦,陈学伟,王春连,朱立煌,章琦,赵开军. 2006

[17]一个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 刘玉梅,方智远,Michael D.McMullen,庄木,杨丽梅,王晓武,张扬勇,孙培田. 2003

[18]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基因位点及其交互作用. 曹卫东,贾继增,金继运. 2001

[19]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张培江,才宏伟,李焕朝,杨联松,孙传清,占新春,白一松,胡兴明,许传万.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