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中虎

作者: 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张艳;肖永贵;李法计;张勇;李思敏;夏先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品种;中麦175;高产潜力;水肥高效;广泛适应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17 期

页码: 3394-34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解析中麦175的高产潜力、水肥高效特性、优良品质及广泛适应性机理将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信息。(1)中麦175穗数容易达到750个/m2,收获指数高达0.49,穗数多和收获指数高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基础;矮秆及茎秆弹性好与株型紧凑、叶片小且直立为穗多、不倒伏提供保障。(2)千粒重与株高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低,灌浆中后期叶片衰老速度慢,灌浆速度快,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和在旱肥地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中麦175产量的水分敏感指数为0.86,而京冬8号为1.13。(3)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皆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对肥料敏感性低,为肥料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在6种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均高于京冬17,氮肥施用量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小。良好的根系为肥水高效利用提供保障。(4)籽粒软质,面筋强度中等偏弱、延展性好,面粉颜色亮白,为面条和馒头兼用型品质奠定基础;锌高效吸收运转使籽粒锌含量高,具备较高营养价值。(5)含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b、肥水高效、抗寒、耐高温和抗病性等为中麦175的广适性和跨区域种植提供保障。本研究为高产高效广适性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理论支撑。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中麦895高产稳产优质特性遗传解析. 张勇,张勇,阎俊,肖永贵,郝元峰,张艳,徐开杰,曹双河,田宇兵,李思敏,闫俊良,张赵星,陈新民,王德森,夏先春,何中虎. 2021

[2]旱地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水肥高效栽培技术. 侯慧芝,张绪成,马一凡,方彦杰,于显枫,王红丽. 2020

[3]微量营养素强化作物食品及消费需求研究. 邵丹青,王霰,于跃波,郭斐,王磊,张勇,董志忠. 2017

[4]不同水分条件下广适性小麦品种中麦175的农艺和生理特性解析. 李兴茂,倪胜利. 2015

[5]冬小麦新品种中麦175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赵广才,张铁恒,王秀红,陈新民,王德森,何中虎. 2008

[6]中麦175的引育及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虎梦霞,刘效华,杨文雄. 2014

[7]‘尧麦16’节水高产广适特性与育种方法探讨. 史晓芳,仇松英,史忠良,谢福来,高炜. 2016

[8]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29. 周关印,刁玉鹏. 2003

[9]合农60号高产潜力及关键技术研究. 韩德贤,盖志佳,刘婧琦,赵桂范,张敬涛,韩松,葛景文,杨冬. 2014

[10]矮优S早熟省肥高产的生理基础及其生产利用. 吴素芬,蓝泰源,谭中和,郑家国,牟跃. 1991

[11]双低油菜中双9号高产潜力及生育特性研究. 杨经泽,刘凤兰,李光明,刘贵华,付桂萍,安达武史,羽田一三男,宫崎尚时. 2004

[12]黔东北地区水稻高产潜力探讨——德江县水稻中心示范田综合配套技术及分析. 彭应财,茅坚,金千瑜,文明元,苏彤. 1992

[13]晋南冬小麦品种更替与两样高产潜力分析. 行翠平,张哲夫. 2001

[14]辽宁省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创建“超高产田”关键技术研究. 王延波,赵海岩. 2015

[15]双低杂交油菜中油杂1号的高产潜力及栽培技术. 杨经泽,高广金,刘贵华,郑元本. 2001

[16]甘薯新品种鄂薯6号的选育与高产潜力分析. 杨新笋,雷剑,刘乐承,周宏,杨年堤,邓辉. 2009

[17]春青稞新品系高产潜力生态适应性鉴定研究. 唐亚伟. 2017

[18]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密度制约对源库形成与产量的影响. 梁素明,王爱萍,任海娥,董琦,郭高明. 2013

[19]啤饲大麦新品种云大麦2号高产稳产性分析. 杨金华,于亚雄,刘猛道,郑家文,沈为频,许荣娇,程加省. 2011

[20]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林贤青,张玉屏.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