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与杂交结合提高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转化效果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宏纪
作者: 张宏纪;孙岩;程爱华;吴玉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小麦;核质互作;核辐射;HMW-GS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01 年 15 卷 06 期
页码: 321-3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利用核质互作与辐射处理研究了促进优质HMW GS基因的转化。结果表明 ,不同组合处理间F1籽粒优质亚基 (Glu D15+1 0 )的转化存在差异 ,辐射处理的多以杂合型出现。F2 分离群体中 ,反交及反交结合辐射处理的抽穗期明显倾向于早熟的亲本 ,细胞质与辐射具有促进抽穗期的作用。F3 植株Glu D1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 ,不论是哪种组合 ,反交时 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高于正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辐射处理提高了 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 ,而且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新疆春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分析. 时佳,王重,李剑峰,高新,张宏芝,王立红,王春生,张跃强,樊哲儒,陈勋基. 2022
[2]核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刘敏. 2011
[3]核辐射对桃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成继东,陈双建,赵雪辉,郭华,李智,安栋. 2020
[4]低剂量核辐射在文蛤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朱善央,於志华,孙来彦,吴杨平,何健,李树国,谢建民,董建波,龚海静,鲍丹. 2008
[5]NTG诱导及核辐射改良稗草生防潜力菌研究. 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赵航,罗宽. 2004
[6]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陈倩,洪广成,胡骏,秦小健. 2018
[7]A_1,A_2型高粱雄性不育性核质互作遗传方式研究. 孟春刚,张福耀,韦耀明,牛天堂. 2005
[8]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2013
[9]油菜雄性不育三系育种的研究实践与浅见. 李凤扬,张德发,冯林. 1990
[10]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Ⅰ.NCa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初报. 蔡明,刘贵华,秦选佑. 1993
[11]高粱A_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李金梅,张福耀,赵威军,程庆军,常玉卉,张晓娟. 2006
[12]小麦核质互作抗条锈类型的发现及其遗传机制分析. 张建诚,谢三刚,韩满仓,宋昱,宋广德. 1992
[13]高粱CMS与核质基因组互作综述. 张振刚,张福耀,赵威军,李金梅,张晓娟. 2006
[14]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 李鹏,李新华,张锋,邱登林. 2008
[15]核质互作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主要性状的影响. 刘海涛,郭香墨. 2000
[16]杂交粳稻不育细胞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全立勇,袁勤,吴惠民,吴玉兰. 1998
[17]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新品种‘湘研14号’. 周群初,戴雄泽,马艳青,李雪峰,张竹青,刘荣云,陈文超. 2001
[18]小麦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于天峰,刁艳玲,车京玉,迟永琴,李长辉,王岩,邵立刚,张爱民,鄂立柱. 2002
[19]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雄性育性光温反应的初步研究. 孟荣华,奚亚军,马翎健,胡银岗,徐洁,刘曙东,杨存义,宋喜悦,何蓓如. 2000
[20]小麦-簇毛麦新种质山农05078的鉴定(简报). 刘海燕,何方,王金平,西廷业,王洪刚,李兴锋.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中强筋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龙辐麦8171
作者:杨淑萍;刘文林;孙岩;唐婧泉;李禹尧;张睿;张宏纪
关键词:
-
强筋小麦新品种龙辐麦7166
作者:唐婧泉;刘文林;孙岩;杨淑萍;李禹尧;张宏纪
关键词:小麦;高产;龙辐麦7166;新品种;诱变育种
-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吸收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孙岩;乔月彤;赵强;胡延峰;朱英华;赵培国;宋立成;夏海勇
关键词:玉米;豆科作物;间套作;氮素利用效率;根际生命共同体
-
东北春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1的分子检测及其抗性分析
作者:唐婧泉;刘文林;孙岩;杨淑萍;李禹尧;孙丹;王翔宇;张宏纪
关键词:小麦;Sr31基因;分子标记;1BL/1RS易位系;田间抗病性
-
俄罗斯春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检测及其组成分析
作者:刘文林;张宏纪;孙岩;唐婧泉;杨淑萍;李禹尧;尚佳薇;刘英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
优质玉米新品种龙单246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作者:李云龙;李树军;刘利锋;蔡泉;孙岩;李昕;李思楠;张建国
关键词:玉米;龙单246;选育;制种
-
中筋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94
作者:杨淑萍;刘文林;孙岩;张宏纪;唐婧泉;李禹尧;王翔宇
关键词:小麦;诱变育种;龙辐麦194;高产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