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替代植物对入侵杂草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向阳
作者: 卢向阳;张锦华;左相兵;刘冰;郑雅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外来入侵杂草;紫茎泽兰;替代控制;宽叶雀稗;拉巴豆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12 年 40 卷 06 期
页码: 103-106+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筛选适宜山地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优良物种,对贵州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替代植物进行了生态适应性、竞争力和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当年宽叶雀稗和拉巴豆的盖度分别为100%和93%,较多年生黑麦草分别提高3.70倍和3.44倍;与紫茎泽兰竞争的相对拥挤系数分别为7.09和22.78,较多年生黑麦草分别提高2.43倍和7.80倍;挖除法替代植物宽叶雀稗和拉巴豆的防控效果分别为99.3%和96.9%,刈割法替代植物的防控效果均低于66.4%;宽叶雀稗种植次年的越冬率可达95%,盖度达100%,防控效果达99%以上,具有很好的持续控制作用;拉巴豆在北纬26.2°以北地区难以越冬,只能作一年生替代植物应用;非洲狗尾草、木豆等其他供试替代植物的盖度均小于90%,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较差。
分类号: S451
- 相关文献
[1]紫茎泽兰入侵地土壤对替代植物竞争力的影响. 刘冰,卢向阳,王金信,谭子周,沈勇. 2012
[2]替代植物的选育与紫茎泽兰的持续控制. 卢向阳. 2014
[3]外来入侵恶性杂草紫茎泽兰替代控制研究进展. 王秋霞,刘冰. 2011
[4]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对紫茎泽兰竞争作用的研究. 桂富荣,李正跃,万方浩. 2008
[5]百喜草对紫茎泽兰的生物替代控制作用. 龙忠富,刘华荣,孟军江,卢敏. 2011
[6]白茅对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 桂富荣,李正跃,李隽,万方浩. 2010
[7]植物替代控制3种入侵杂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高尚宾,张宏斌,孙玉芳,张国良. 2017
[8]玉米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应用模式研究. 朱文达,谢志坚,涂书新,颜冬冬,李林. 2022
[9]油菜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效果. 曹坳程,喻大昭,朱文达,颜冬冬,欧阳灿彬. 2016
[10]葛藤定植及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技术研究. 曹坳程,欧阳灿彬,张锦华. 2015
[11]紫穗槐替代控制对撂荒山地紫茎泽兰的影响. 王秋霞,刘冰,俞晶山,杨万吉. 2013
[1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王文娟,赵丽丽,王普昶,陈超. 2017
[13]6个宽叶雀稗材料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屈兴红,赵丽丽,王普昶,陈超,唐华江,曾洪学. 2017
[14]不同种植行距对罗甸宽叶雀稗产草量的影响. 何静,覃涛英,韩永芬. 2019
[15]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田外来人侵杂草发生危害状况. 李儒海,褚世海,万鹏,常向前,李国伟. 2011
[16]四川农林外来入侵杂草种类的调查. 周小刚,陈庆华,张辉,郑勇生,高菡,邓先才,蒋晓明,刘旭. 2008
[17]不同品种青贮玉米与拉巴豆套种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亚娇,马培杰,吴佳海,牟琼,覃涛英,王晓强,马宁,张蓉,李德芳,朗永祥,吴有松,田应学,韩永芬. 2019
[18]罗甸宽叶雀稗混播草地建植试验报告. 覃涛英,何静,韩永芬,苏生. 2019
[19]不同供磷水平对宽叶雀稗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孙小富,黄莉娟,王普昶,赵丽丽,刘芳. 2020
[20]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马培杰,李亚娇,吴佳海,牟琼,李娟,舒健虹,罗天琼,蔡璐,韩永芬.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健康与上草黄鳝菌群组成差异分析
作者:王颖;黄广华;周秋白;张锦华;周磊涛;包屹红;周文宗
关键词:黄鳝;养殖水体;体表粘液;肠道粘膜;菌群分析
-
新疆北疆食葵田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
作者:康淑媛;刘冰;王振辉;路伟;陆宴辉
关键词:向日葵;害虫;天敌;种群动态;群落结构
-
10份沿阶草种质资源不同遮阴处理对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研究
作者:何佳蕾;白史且;孙林;吕杰;李达旭;鄢家俊;常丹;谢彩云;左相兵;张建波
关键词:沿阶草属;耐阴性;叶片解剖结构
-
大庆地区非耕地棚室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
作者:刘冰;刘德福;冯鹏;周长军;孙兴容;吴耀坤
关键词:非耕地棚室;食用菌;技术规程
-
贵州5个产地五倍子蜂蜜组分差异分析
作者:袁扬;张锦华;曾兵;赵恬;邓梦青;任荣清;王华;王胤晨
关键词:五倍子蜂蜜;非靶向代谢组学;产地;差异组分
-
10份沿阶草种质资源不同遮阴处理对农艺性状及叶片含水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何佳蕾;白史且;孙林;吕杰;李达旭;鄢家俊;常丹;谢彩云;左相兵;张建波
关键词:沿阶草属;耐阴性;农艺性状
-
新疆玉米田双斑萤叶甲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抽样调查方法
作者:邹宁;肖彬;刘强;刘阳天;刘冰;肖海军;陆宴辉
关键词:双斑萤叶甲;种群消长动态;调查方法;空间分布;抽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