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宝石’李果实发育期间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华瑞

作者: 王华瑞;马燕红;王伟;李建华;张生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宝石’李;果实发育;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24 期

页码: 274-2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黑宝石’李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法提取绿熟期、着色期、商熟期和完熟期果实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黑宝石’李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到49种,主要有醇类、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酸类、酚类,还有少量的烃类和胺类化合物。在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香味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差异较大。醇类主要包括以C6醇类为主的脂肪醇、甾醇以及芳香醇,C6醇类的含量在绿熟期最高,随着果实成熟逐渐降低;甾醇中22,23-二氢-豆甾醇的含量最大,并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醛类物质在‘黑宝石’李果实中含量最高(29.16%),主要包括C6醛类和芳香醛类,前者的变化同C6醇类;芳香醛类苯甲醛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商熟期达到最高(0.40%),到完熟期又下降至0.29%。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主要有乙酸酯和γ-十二内酯,它们到商熟期或完熟期才检测出,含量低于1%。除2,3-二氢-香豆酮和十六酸外,酮类化合物(7种)和酸类化合物(3种)只在完熟期出现。酚类化合物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和二叔丁基对甲酚,其相对含量绿熟期最高,完熟期最低。3-羟基-2-丁酮、苯甲醛、十六酸、反式-肉桂酸、乙酸丁酯、乙酸己酯、γ-十二内酯、22,23-二氢-豆甾醇等成分的相对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初步推断是黑宝石李的主要香气成分,对其香气贡献较大。

分类号: S662.3

  • 相关文献

[1]高丛越橘“喜来”果实发育进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 魏海蓉,孙阳,李国田,张力思,艾呈祥. 2009

[2]‘七月鲜’苹果不同着色度果实主要组成成分及其变化. 宣景宏,王冬梅,刘志,伊凯,吕德国. 2012

[3]不同杏品种果实发育期间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尹燕雷,苑兆和,冯立娟,招雪晴,王金政,王超. 2010

[4]‘金凯特’杏果实发育期间香气成分分析. 薛晓敏,韩雪平,王金政. 2016

[5]不同栽培条件下凯特杏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尹燕雷,苑兆和,冯立娟,招雪晴,王金政. 2010

[6]巴厘菠萝果实发育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 张秀梅,杜丽清,孙光明,魏长宾,刘胜辉,谢江辉. 2009

[7]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2010

[8]不同成熟度乍娜葡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成明,张平,黄艳凤,李志文,任朝晖,朱志强. 2011

[9]15个不同葡萄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牛早柱,陈展,赵艳卓,牛帅科,魏建国,杨丽丽. 2019

[10]信阳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尹鹏,王子浩,刘盼盼,刘威,杨转,郭桂义. 2019

[11]莲雾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张丽梅,许玲,陈志峰,余东,魏秀清,章希娟,陈峥,许家辉. 2012

[12]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南高丛蓝莓浊汁酶解前后挥发性成分. 关小莺,温靖,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余元善,邹波. 2017

[13]6个菠萝品种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刘胜辉,孙伟生,陆新华,吴青松,魏长宾,孙光明. 2015

[14]基于SPME-GC-MS法分析4种榅桲果实香气成分. 车玉红,吴津蓉,郭春苗,杨波. 2017

[15]发酵工艺对海棠果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王兴凯,孙玉霞,赵新节. 2019

[16]皖南地区出口“屯绿”香气成分研究. 王辉,雷攀登,周汉琛,丁勇,夏先江,黄建琴. 2018

[17]超临界法萃取的黑胡椒油树脂成分分析. 周雪敏,朱科学,杨继敏,房一明,吴桂苹,谷风林. 2016

[18]杨梅果酒发酵工艺的优化及香气成分分析. 高甜甜,阳秀莲,曾琦鹏,李高阳,刘伟,张菊华. 2021

[19]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太平猴魁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杨停,雷攀登,周汉琛,丁勇,崔朋,程满环,黄建琴. 2017

[20]变温处理杂交辣椒种子对其植株生物学性状及果实发育的影响. 吴克顺,陈修斌,傅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