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代培养对链格孢菌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新悦

作者: 陈新悦;孟佳佳;郭文博;范楷;聂冬霞;赵志辉;伍晓斌;韩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链格孢菌;继代培养;角变;产孢;链格孢霉毒素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4 年 15 卷 001 期

页码: 92-101

摘要: 目的 探究连续继代培养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的生长以及产毒的影响.方法 将10株链格孢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连续继代培养,分析菌株的生长、产孢情况;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并分析主要链格孢霉毒素[包括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PDA 培养基中,连续继代培养链格孢菌极易出现角变、菌丝变白、菌丝生长速率加快等菌株退化现象.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菌株生长速度加快,菌落直径变大,角变率增大;10 株链格孢菌中有 7 株(MY-4、MY-12、MY-15、MY-73、MY-80、MY-103、MY-117)产孢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3株(MY-65、MY-67和MY-108)产孢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显著降低;10株链格孢菌中有4株可以产生TeA毒素,且TeA毒素的含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第五代菌株(F5)产毒能力最强.继代培养对ALT毒素含量影响较大,除MY-103以外,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ALT毒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达91.13%~99.85%).AOH和AME毒素含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呈下降或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 连续继代培养 5 代对链格孢菌的生长、产孢、产毒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在菌株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避免菌株过多次的继代培养,尽量使用5代以内的链格孢菌.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研究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的产毒条件. 曹浩杰,孟佳佳,黄晴雯,王杰,赵秀英,范楷,聂冬霞,韩铮. 2024

[2]影响链格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 黄世文,余柳青,AlanK.Watson. 2001

[3]双孢蘑菇菌被发生与防控研究进展. 陈文智,曾志恒,蔡志欣,卢园萍,陈美元,戴建清,曾辉. 2024

[4]果蔬制品中链格孢霉毒素检测与控制研究进展. 王琦,蔡瑞,王周利,岳田利,崔璐. 2020

[5]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5种链格孢霉毒素. 陈跃,张悦丽,王超,常俊斌. 2019

[6]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柑橘中的5种链格孢霉毒素. 蒋黎艳,赵其阳,龚蕾,刘雁雨,张耀海,马良,焦必宁. 2015

[7]加工过程对小麦及其制品中细交链孢菌酮酸含量的影响. 贺烨宇,吉小凤,肖英平,汪雯,吕文涛,杨华,党亚丽. 2024

[8]人工接种温州蜜柑后链格孢霉毒素的产生及分布规律. 蒋黎艳,龚蕾,盖智星,刘雁雨,马良,赵其阳,王成秋,焦必宁. 2017

[9]UPLC-MS/MS法测定番茄酱中5种链格孢霉毒素. 王远,邢丽杰,李先义,罗瑞峰,刘玉晗. 2021

[10]白僵菌培养基继代培养对蛋白酶(cdep1)、几丁质酶(chit1)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召朋,张正坤,徐文静,汪洋洲,潘洪玉,李启云. 2012

[11]文心兰花梗诱导及继代增殖培养试验. 杨燕萍,徐晓薇,张庆良,姚丽娟,林霞,曾爱平,张旭乐. 2010

[12]生长调节剂对唐菖蒲继代培养中芽形成的影响. 薛寒青,高霞. 2008

[13]朱顶红新品种苏红离体增殖的影响因素. 韦庆华,周玉珍,娄晓鸣,吕文涛,蒋长松,周渊文. 2015

[14]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 张正坤,孙召朋,张语迟,徐文静,潘洪玉,李启云. 2012

[15]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剑兰继代培养中芽形成的影响. 高霞. 2007

[16]亨利兜兰茎尖诱导与离体快繁试验. 杨燕萍,徐晓薇,姚丽娟,林霞,张庆良,张旭乐,黄建. 2011

[17]亚洲百合杂交种组培快繁的研究. 王晶,孙晓梅,杨宏光,王亚斌,魏卓,罗凤霞. 2006

[18]植物组培继代培养机器人研究进展与展望. 孙刚,郑文刚,乔晓军,姜凯,郭瑞,杨丽. 2010

[19]采用木屑培养基传代的金针菇菌种稳定性. 张丹,朱爱莲,赵静,周敏,张引芳,尚晓冬,王瑞娟,谭琦. 2018

[20]大蒜组织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 张忠新,李仁敬. 198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