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永平

作者: 姜永平;吴春芳;朱振华;刘水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大豆;农艺性状;因子分析

期刊名称: 现代农业科学

ISSN: 1005-4650

年卷期: 2008 年 10 期

页码: 12-14

摘要: 为明确江苏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66个江苏省夏大豆品种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精简为3个主因子,分别为结荚因子、荚粒因子和株型因子,这3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1.13%;其中结荚因子与株型因子、荚粒因子与株型因子可以在育种中协同改良;而结荚因子与荚粒因子是不易协同改良的。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桂西北地区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黎敦涌,黄燕,韦贵剑. 2018

[2]桂西北地区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黎敦涌,黄燕,韦贵剑. 2018

[3]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姜永平,张辉明,刘水东,朱振华. 2008

[4]播期对山西早熟夏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任小俊,任海红,吕新云,马俊奎. 2019

[5]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套作夏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文杰,汤复跃,韦清源,郭小红,梁江,陈渊. 2019

[6]河南省夏大豆再高产主要农艺性状量化的探讨. 李卫东,卢为国,梁慧珍,许景菊,王韧. 1999

[7]夏大豆F_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李增禄,陈宛妹,李星华,任凤山. 1995

[8]黄淮海夏大豆引种至华南地区的特征研究. 李晟涵,韦清源,汤复跃,陈文杰,周勋波,陈渊,郭小红,梁江. 2023

[9]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陈渊,韦清源,曾维英,陈文杰,钟开珍,梁江,黄品宁,张增授. 2012

[10]山东省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株型演变. 徐冉,张礼凤,王彩洁,李伟. 2007

[11]湖南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质量的相关性. 谢运河,程艳波,阳小凤,李小红. 2012

[12]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甘蔗新品种(系)农艺性状评价. 秦昌鲜,闭德金,彭崇,郭强,马文清,施泽升,唐利球. 2021

[13]黑紫稻资源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 谢戎,金良,李永洪,何光华,杨正林. 2001

[14]辣椒种质资源植株和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及因子分析. 何铁光,董文斌,王日升,赵坤,张朝明. 2013

[15]雷山天麻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与因子分析. 黄晓润,黄万兵,杨通静,朱国胜,桂阳,李彪. 2022

[16]15份紫叶紫苏品系叶片色素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于二汝,袁婷婷,杨航,向依,李慧琳,奉斌,潘金卫,林卫红. 2024

[17]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方荣,陈学军,周坤华. 2011

[18]陇春系列小麦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张雪婷,杨文雄,张俊儒,刘小华,柳娜. 2013

[19]不同栽培方式下光敏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草量相关性的因子分析. 王斐,何振富,贺春贵. 2018

[20]夏大豆新品种徐豆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齐玉军,王宗标,徐泽俊,王幸,孙振业.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