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大斑病发生防控现状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庆贺

作者: 张庆贺;孟玲敏;张伟;陈立玲;吴宏斌;高月波;苏前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控制前移;一体化防控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科学

ISSN: 1003-8701

年卷期: 2020 年 006 期

页码: 86-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大斑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危害损失率在8%左右,严重发生时可导致大幅度减产。近年来,随着大斑病感病品种的普遍推广,加之秸秆还田利用后大斑病病原基数过大,气候条件适宜的时候,在东北春玉米产区常存在暴发流行的风险。本文结合近年来吉林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现状,对玉米大斑病防控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大斑病的综合防控以及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一体化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S435.131

  • 相关文献

[1]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刘洋,王立达,李青超. 2021

[2]种子处理与穗期喷雾联合应用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及增产效果评价. 王永芳,李景玉,范丽丽,董志平,马继芳. 2019

[3]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控害增效药剂组合筛选. 刘洋,赵秀梅,王立达,李青超,刘颖,刘悦,兰英,韩业辉. 2024

[4]18.7%嘧菌酯·丙环唑悬乳剂对春玉米大斑病防治. 王广祥,王义生,王喜军,陈立军,陈佳星,王开旭,逯忠斌. 2013

[5]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马骏,朱迎春,王延波,姜敏,刘欣芳,李明,张庆芳. 2014

[6]基于SALF-seq的玉米抗大斑病基因QTL分析. 马骏,刘欣芳,齐欣,弓雪,李明,姜敏. 2018

[7]极早熟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 张崎峰. 2020

[8]糯玉米鲜穗产量与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杨俊伟,王建军,邵林生,李彦良,赵变平,贾鑫,罗绮,杨海鹏,王富荣. 2018

[9]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杨静民,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9

[10]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常玉明,张正坤,赵宇,刘宝权,李启云,陈光. 2021

[11]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陈伟,卢学松,杨秀娟. 2021

[12]复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研究. 范文忠,张晓翔,王永志,孙达,吕雪. 2020

[13]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浦子钢,杨克军,李德新,林志伟,孙冬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迟莉. 2010

[14]不同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宫帅,翟广谦,张中东,郭正宇. 2016

[15]18%吡唑醚菌酯FS包衣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张海剑,索相敏. 2016

[16]玉米抗大斑病育种研究现状. 浦子钢. 2010

[17]玉米大斑病感、抗近等基因系SNP基因芯片分析. 马骏,王延波,刘欣芳,李明,弓雪,齐欣,姜敏. 2014

[18]飞机喷药防治玉米大斑病效果初步探索. 张振铎,孟昭金,潘巨文. 2014

[19]玉米大斑病的研究进展. 王慧慧,张文忠,芦明,连培红,申海斌. 2016

[20]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