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蘑菇菌丝体中抗肿瘤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虹

作者: 高虹;程薇;何建军;史德芳;谭洪卓;谷文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巴西蘑菇;菌丝体;提取工艺;粗多糖;醇提物;得率;抑瘤率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08 年 47 卷 09 期

页码: 1077-10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产物得率、纯度和抗肿瘤活性为指标,对巴西蘑菇深层发酵所得菌丝体的先水后醇提取工艺和先醇后水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先水后醇提取工艺所得粗多糖(P1,多糖纯度29.34%)和醇提物(AE1,麦角甾醇纯度5.67%)得率分别为7.62%和7.41%,P1和AE1对S180肉瘤小鼠体内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0.36%和56.83%;先醇后水提取工艺所得粗多糖(P2,纯度38.62%)和醇提物(AE2,麦角甾醇纯度4.18%)得率分别为5.68%和22.42%,P2和AE2对S180肉瘤小鼠体内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4.75%和54.34%。先醇后水提取工艺能使菌丝体中28.10%的部分得到利用(5.68%粗多糖加22.42%醇提物),而先水后醇提取工艺仅能利用其中15.03%(7.62%粗多糖加7.41%醇提物);且两种工艺所获粗多糖或醇提物的抑瘤活性差异不大(P>0.05),因此先醇后水提取工艺有更大的优势。

分类号: S646.15

  • 相关文献

[1]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葡萄糖和酵母膏对巴西蘑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英文). 范雷法,潘慧娟,SOCCOLA.T.,PANDEY A.,SOCCOL C.R.. 2004

[2]茶树油粕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对果蔬采后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孟祥春,黄泽鹏,凡超,向旭. 2019

[3]不同提取工艺下甘薯淀粉得率、微观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变化比较. 舒圣元,孙红男,马梦梅,木泰华,高飞虎. 2024

[4]灵芝孢子粉废料中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贾红岩,王晨光,张忠,周瑾,周帅,张劲松,唐庆九. 2016

[5]黄伞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宫春宇,胡清秀,韩永超,崔鹏举,王霄婷. 2012

[6]桑黄菌丝体中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李瑞雪,王钰婷,夏家凤,骆冬青,汪泰初. 2019

[7]药用菌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闫梅霞,杨元超,侯微,胡清秀,王英平. 2011

[8]无花果抗癌作用研究新进展. 曹尚银,杨福兰,吴顺. 2004

[9]巴西蘑菇富镉特性研究初报. 李开本,陈体强,徐洁,何修金,陈福如,江枝和. 1999

[10]福建产巴西蘑菇的营养成分. 种藏文,陈体强,李开本,徐洁,何修金,陈福如,江枝和. 1999

[11]外源硒对巴西蘑菇子实体数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翁伯琦,江枝和,雷锦桂,肖淑霞,王义祥,唐翔虬. 2009

[12]巴西蘑菇固体发酵对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物理特性的影响. 汤葆莎,陈君琛,沈恒胜,吴俐,李怡彬. 2009

[13]巴西蘑菇液体摇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聂建军,李彩萍,杨玉画,李兆斌,NIEJian-jun. 2012

[14]巴西蘑菇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 胡开辉,陈体强,黄志龙. 2000

[15]硒镧复合作用对巴西蘑菇产量、重金属和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江枝和,卢翠香,肖淑霞,王义祥,雷锦桂. 2014

[16]用关联度分析硒镧复合作用下巴西蘑菇氨基酸含量与镉含量的关系. 江枝和,翁伯琦,雷锦桂,肖淑霞,王义祥. 2012

[17]巴西蘑菇多糖冲剂制备工艺研究. 唐小俊,何焕清,池建伟,张雁,魏振承,张瑞芬. 2006

[18]运用关联度分析硒镧复合作用下巴西蘑菇氨基酸含量与砷含量的关系. 江枝和,翁伯琦,雷锦桂,肖淑霞,王义祥,唐翔虬. 2012

[19]七个巴西蘑菇菌株品比试验. 倪新江,梁丽琨,初洋,潘迎捷. 2003

[20]巴西蘑菇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贾薇,张劲松,周昌艳.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