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的理化分析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小强

作者: 陈小强;叶阳;成浩;唐东东;苏丽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六堡茶;功能化学成分;理化性质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07 期

页码: 77-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研究六堡茶散茶和砖茶(2006年产)的主要功能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六堡茶散茶和砖茶的主要化学功能成分分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9.81±0.073)和(2.37±0.011)mg/g,未检测出茶氨酸;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8.45±1.03)和(47.55±1.19)mg/g;游离蛋白质含量为13.28±0.53)和(11.41±1.71)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4.24±0.063)和(2.37±0.011)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8.30±0.10)和(29.28±0.059)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31.09±8.41)和(95.61±0.58)mg/g,儿茶素类单体分别有8和7种检出,并分析了其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35.68±9.22)和(305.22±7.76)mg/g。用L*a*b*表色系分析了六堡茶和普洱茶茶汤的色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六堡茶茶汤在205nm和272nm处近有特征吸收峰。得出结论: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呈现典型的黑茶特征。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六堡茶机采茶园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 邱瑞瑾,龙志荣,黄丽蕴,江智艺. 2019

[2]六堡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邱瑞瑾,王登良,龙志荣,马士成,邱卫华. 2016

[3]六堡茶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 邓旭铭,张灵枝,张均伟,马士成,邱瑞瑾. 2017

[4]浅谈六堡茶茶艺美学特征及其美学思想体现. 马士成,龙志荣. 2016

[5]六堡茶茶艺创作初探. 马士成,龙志荣,邱瑞瑾,吴文亮. 2013

[6]六堡茶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马士成,黄丽蕴,龙志荣,于翠平,曹中环,郑新强. 2017

[7]梧州市六堡茶质量安全发展现状及对策. 龙志荣,马士成,滕翠琴,邱瑞瑾,曹中环,刘文武. 2016

[8]六堡茶产业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马士成,梅宇,邱卫华,邱瑞瑾,吴文亮,曹中环. 2013

[9]六堡茶研究进展. 邱瑞瑾,马士成,张灵枝. 2017

[10]六堡茶成为广西茶叶黑马的剖析. 马士成,邱瑞瑾,邱卫华,曹中环,吴文亮. 2014

[11]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林勇,刘仲华,黄建安,龙志荣,滕翠琴,马士成,邱瑞瑾,曹中环. 2017

[12]六堡茶有效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滕翠琴,吴文亮,马士成,邱瑞瑾. 2016

[13]汽蒸前后六堡茶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邓旭铭,张灵枝,张均伟,马士成,邱瑞瑾. 2017

[14]茶船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 于翠平,杨麦,闫允诚,吴健华,黄丽蕴,邱瑞瑾. 2019

[15]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于翠平,闫允诚,吴健华,邱瑞瑾,黄丽蕴,滕翠琴,曹中环. 2018

[16]梧州茶厂六堡散茶真菌分离与鉴定. 周梦珍,欧惠算,邱瑞瑾,龙志荣,张灵枝. 2018

[17]陈香六堡茶品质特征及香气质量评价方法建立. 温立香,张芬,何梅珍,黄寿辉,彭靖茹,林家威,袁冬寅,陈家献. 2021

[18]六堡茶茶园间种黑麦草抑制杂草效果试验初报. 滕翠琴,曹中环,李锦锋,廖珍承,江智艺,吴健华. 2021

[19]不同种类粘虫板在六堡茶有机茶园的应用技术研究. 滕翠琴,李锦锋,曹中环,邱瑞瑾,吴健华,于翠平. 2021

[20]不同去仓味方法对六堡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赵云雄,刘汉焱,冯红钰,罗莲凤,吴玲玲,梁光志,李子平,覃仁源.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