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茶类适制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秦丹丹

作者: 秦丹丹;陈俊丽;李波;潘晨东;王秋霜;方开星;李红建;倪尔冬;姜晓辉;王青;吴华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苦茶;苦茶碱;适制性;感官审评;品质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3 年 17 期

页码: 316-3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不同季节的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为原料制成白茶、绿茶和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茶叶品质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苦茶6号’的茶类适制性。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苦茶6号’不同茶类产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苦味,表现为绿茶>白茶>红茶,且春季样品苦味程度大于其他两季,其中制成绿茶具有花香、豆香,滋味醇厚鲜爽,苦味较重;白茶具有药香、花香,滋味醇厚;红茶甜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总量、EGCG、EGC等与苦味相关的组分在绿茶和白茶中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红茶;不同茶类春季样品中苦茶碱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两季。综上,富含高苦茶碱的‘苦茶6号’适合制作红茶,因其在保留高含量苦茶碱的同时还具有甜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而制成的绿茶和白茶苦味重,但苦茶碱、EGCG等保健功能成分含量高,则更适合进一步制成深加工产品进行推广。本文为‘苦茶6号’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王秋霜,曹冰冰,王青,秦丹丹,潘晨东,李波,李红建,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吴华玲. 2022

[2]苦茶及其特异性成分苦茶碱研究进展. 秦丹丹,王秋霜,李红建,方开星,姜晓辉,潘晨东,王青,李波,吴华玲. 2021

[3]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紫脉龙韵"苦茶主要滋味品质评价. 吴玲玲,黄静,巫虹颖,梁贤智,翁小婷,骆妍妃,农玉琴,王明释,陈远权. 2024

[4]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5]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陈娟,潘科,沈强. 2014

[6]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晏嫦妤,罗军武,赵超艺,陈金华,黄建安. 2006

[7]江苏地区白化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 万青,胡雲飞,陆文渊,胡振民,李荣林,杨亦扬. 2017

[8]基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的上犹名优绿茶品质评价. 张贱根,刘均华,刘知远,李琛,曹挥华,王礼献,江和源,江新凤. 2023

[9]基于动态聚类分析的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品质成分变化与发酵适度判别的研究. 桂安辉,朱宏凯,何华锋,董春旺,高明珠,叶阳. 2016

[10]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红碎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杨盛美,唐一春,段志芬,尚卫琼,包云秀. 2019

[11]黄山地区主要茶树品种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分析. 贾慧艳,郝昌洪,袁文旋,王玉洁,雷攀登,邓威威. 2023

[12]四川工夫红茶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刘飞,王嘉,黄藩,叶先林,唐晓波,张厅,王小萍,李春华,李艳红,王云,李鑫. 2021

[13]不同茶树品种的碧螺春茶适制性. 杨亦扬,胡云飞,李荣林,朱永良. 2015

[14]不同茶树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研究. 王云,杜晓. 2007

[15]不同时期不同黔茶1号茶产品品质评价. 沈强,张小琴,李燕,杨肖委,罗金龙,郑文佳. 2022

[16]保靖黄金茶-优质红茶适制性分析研究. 黄怀生,郑红发,粟本文. 2015

[17]江苏丘陵地区主栽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研究. 马圣洲1,赵飞1,胡莹2,袁兴兴3,杨亦扬4. 2022

[18]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 俞永明,李名君,束际林,刘维华 ,吕文明,王海思,韩志福,钟渭基. 1992

[19]基于转录组挖掘蕉城苦茶苦茶碱合成相关基因. 陈潇敏,王鹏杰,王淑燕,杨如兴,孙君,郭永春,陈雪津,赵峰,叶乃兴. 2021

[20]贵州两地野生大厂茶嘌呤生物碱与儿茶素组分比较. 杨春,杨代星,苏胜峰,梁思慧,李燕,郭燕,乔大河,密孝增,陈正武.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