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1抑制蓝舌病病毒的复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国芮

作者: 张国芮;康棣;王轩莹;田占成;高闪电;关贵全;常惠芸;薛慧文;殷宏;独军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IFIT1;蓝舌病病毒;病毒复制;抗病毒免疫

期刊名称: 病毒学报

ISSN: 1000-8721

年卷期: 2023 年 39 卷 006 期

页码: 1660-16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IFIT1)在蓝舌病病毒1型(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 1,BTV1)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首先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到BTV1感染绵羊睾丸细胞后IFI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羊IFIT1基因,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OV-IFIT1,将其转染BHK-21细胞,观察到IFIT1基因在细胞内的成功表达,然后利用BTV1感染质粒pcDNA3.1-OV-IFIT1转染的细胞,从病毒的mRNA转录、蛋白表达和病毒滴度的变化评价IFIT1对BTV1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IFIT1在细胞中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BTV1复制,相反,敲低IFIT1的表达可促进BTV1的复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1在BTV1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揭示BTV1和宿主细胞IFIT1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也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分类号: S852.65+9.4

  • 相关文献

[1]机体细胞的自溶作用和抗病毒免疫以及病毒的进化对策. 陈炅然. 2009

[2]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张帆帆,涂凌云,李海琴,曾艳兵,康昭风,谭美芳,谭佳,方绍培,杨群. 2021

[3]肿瘤抑制因子p53功能及其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晏文君,吴开宝,马志永. 2012

[4]鸡抗病毒免疫相关的TLR信号途径研究进展. 李海超,韩凌霞. 2013

[5]抗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韩雪清,刘湘涛. 2002

[6]抗病毒免疫中干扰素与炎症信号通路的交互调控:防御反应与维持稳态. 戴静雯,周萍萍,李素,仇华吉. 2022

[7]Toll样受体2、4对病毒囊膜蛋白的识别. 何小兵,房永祥,贾怀杰,陈国华,曾爽,景志忠. 2011

[8]Toll样受体7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何小兵,房永祥,贾怀杰,陈国华,曾爽,景志忠,程国锋. 2010

[9]蓝舌病病毒接种鸡胚尿囊腔和卵黄囊对其细胞毒效价的影响. 魏天,曹阳,张立春,云巾宴,李欣,罗晓彤,苏斯瑶,金海国. 2018

[10]蓝舌病研究进展. 韩明浩,张胜男,常建华,吴树清. 2015

[11]蓝舌病病毒1型衣壳蛋白VP2、VP5、VP7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张继凯,孙恩成,杨涛,徐青元,吴东来. 2015

[12]蓝舌病病毒VP7基因的原核表达. 宋红梅,杨涛,马健男,王群,张维军,徐青元,杨增岐,吴东来. 2009

[13]中国蓝舌病病毒流行株血清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宋子昂,李占鸿,杨振兴,李卓然,刘威,李华春,廖德芳,杨恒. 2021

[14]白纹伊蚊细胞系Aa-778对蓝舌病病毒的敏感性. 潘李珍,樊玉珍,李根. 1992

[15]鉴别蓝舌病病毒血清29型RT-PCR与q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占鸿,宋子昂,谷文喜,李华春,钟旗,杨振兴,李卓然,廖德芳,杨恒. 2022

[16]蓝舌病病毒NS3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车永军,郭艳妮,高闪电,田占成,丁晓攀,张忠辉,关贵全,殷宏,独军政. 2021

[17]蓝舌病病毒一步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冯瑜菲,赵国辉,徐青元,杨涛,孙恩成,李俊平,吴东来. 2014

[18]抗蓝舌病病毒VP6和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魏鹏,孙恩成,刘霓红,杨涛,徐青元,秦永丽,赵晶,冯瑜菲,王文世,张翠云,吴东来. 2012

[19]蓝舌病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 尹惠琼,张红,刘松婷,杨姝,史利军,张改平,章金刚. 2009

[20]蓝舌病病毒8型VP2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秦永丽,孙恩成,耿宏伟,徐青元,杨涛,赵晶,王文世,魏鹏,冯瑜菲,李俊平,李文京,吴东来.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