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及与AMA1羧基端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程子英

作者: 程子英;高洋;王铭;郑君;贾洪林;赵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弓形虫;AMA1羧基端;酵母双杂交;自激活

期刊名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SN: 1008-0589

年卷期: 2014 年 36 卷 03 期

页码: 201-2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弓形虫AMA1基因羧基端(AMA1c)在弓形虫中的相互作用分子,本研究采用MatchmakerTM Gold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了弓形虫RH株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文库滴度达到4.26×107cfu/mL。以构建的pGBKT7-AMA1c诱饵质粒,使用PEG/LiAc法转化酵母菌株Y2H,利用表型筛选法检测AMA1c的自激活作用并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根据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共转化验证。结果表明,诱饵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具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而且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共得到13个与AMA1c蛋白相互作用的虫体蛋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MA1c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855.9

  • 相关文献

[1]弓形虫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及与Rop38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徐健,马秀英,郑君,贾洪林. 2015

[2]家蚕POU因子功能域的初步研究. 朱晨,孙霞,汪生鹏,沈兴家,郭锡杰. 2009

[3]Lescpth5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的检测(英文). 万一,陈华民,张琨,赵廷昌. 2011

[4]红麻酮脂酰辅酶A合成酶(KCS)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构建及自激活检测. 张高阳,邓接楼,黄思齐,李德芳. 2018

[5]Lescpth5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的检测(英文). 万一,陈华民,张琨,赵廷昌. 2011

[6]Lescpth5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的检测. 万一,陈华民,张琨,赵廷昌. 2011

[7]IBDV强、弱毒VP2诱饵载体构建及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自激活作用的检测. 李铁强,高玉龙,高宏雷,邓小芸,王笑梅,王立群. 2008

[8]香蕉束顶病毒nsp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及自激活验证. 王祥,张秀春,余乃通,梁洁,周朋,刘志昕. 2015

[9]香蕉束顶病毒cp和mp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及自激活验证. 王祥,张秀春,余乃通,周朋,梁洁,刘志昕. 2014

[10]黄灯笼辣椒eIF4Es基因克隆及其酵母双杂交激活域载体构建. 张真,余乃通,王健华,张秀春,武亚丹. 2016

[11]黄瓜花叶病毒2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自激活特性检测. 王小明,王健华,冯团诚,张雨良,吴育鹏,刘志昕. 2010

[12]酵母双杂交诱饵蛋白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吴启进,金亚美,李勉,刘金明,王小波,石火英,林矫矫. 2010

[13]小麦TaGPX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华东,李雅倩,董飞燕,丁芳草,刘孟伟,许嘉盛,高春保,王晓玲,刘易科,方正武. 2023

[14]小麦TaPAT1-2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董飞燕,宋婧含,张华东,吴昊天,李雅倩,刘孟伟,高春保,方正武,刘易科. 2023

[15]环形泰勒虫TRAP-A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田占成,独军政,高闪电,杜晓悦,于瑞明,刘光远,罗建勋,殷宏. 2018

[16]贵阳地区猪弓形虫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分析. 吴玙彤,肖芳萍,谢丽丽. 2015

[17]猪伪狂犬病毒与弓形虫、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徐景峨,姜玲玲,史开志,肖芳萍,周思旋,余波. 2015

[18]弓形虫感染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大为,郭晓改,司海洋,穆名扬,李红魁. 2016

[19]实时定量PCR技术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 周洋,袁子国,朱兴全. 2011

[20]人参皂甙Rg1对弓形虫P30融合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 王素华,蔡渭明,曲道峰,杜爱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