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抗白粉、条锈病小偃麦渗入系CH7124抗性遗传及细胞学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欣

作者: 李欣;张晓军;张丛卓;詹海仙;杨足君;畅志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抗病异源渗入系;白粉病;条锈病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2 年 13 卷 04 期

页码: 577-582+5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CH7124是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感病小麦杂交、回交育成的兼抗白粉病、条锈病的小偃麦种质系。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H7124的抗性来源、遗传方式及细胞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CH7124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系CYR29、CYR31、CYR32、CYR33和白粉菌系E09、E20、E21、E26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CH7124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绝大多数细胞内可观察到21个二价体,平均配对构型为2n=0.30 I+20.79 II+0.04 III;与普通小麦中国春、绵阳11的杂种F1中,有80%以上的花粉母细胞可观察到2n=21Ⅱ的染色体构型,其平均配对构型均为2n=21II。说明CH7124具有与普通小麦相似的染色体结构和规则的配对构型。由于利用以中间偃麦草总DNA为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未观察到可见的外源DNA杂交信号,进一步证明CH7124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的隐形异源渗入系。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偃麦渐渗系对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詹海仙,李光蓉,张晓军,李欣,畅志坚. 2012

[2]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八倍体小偃麦的鉴定. 林小虎,周印富,张志雯,陈于和,马为民,贺字典,王洪刚. 2008

[3]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生化与分子标记. 胡英考,辛志勇,陈孝. 2002

[4]抗条锈病基因YrCH5026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侯丽媛,乔麟轶,张晓军,李欣,詹海仙,畅志坚. 2015

[5]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抗条锈基因YrCH223的遗传分析及SSR定位. 刘洁,畅志坚,李欣,张晓军,詹海仙. 2013

[6]小麦新抗源CH5383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詹海仙,畅志坚,李光蓉,贾举庆,郭慧娟,张晓军,李欣,乔麟轶,杨足君. 2014

[7]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生化与分子标记. 胡英考,辛志勇,陈孝. 2002

[8]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性评价及细胞学鉴定. 郭慧娟,张丛卓,张晓军,杨足君,李欣,詹海仙,乔麟轶,畅志坚. 2014

[9]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赵逢涛,高居荣,李文才,陆文辉,王洪刚. 2005

[10]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导入及其抗性评价. 闫金龙,畅志坚,孙美荣,张晓军,詹海仙,李欣. 2010

[11]中间偃麦草SGT1基因的克隆及其抗病功能的分析. 王凯,杜丽璞,张增艳,廖勇,徐惠君,姚乌兰,杨昆,邵艳军,辛志勇. 2008

[12]小麦中源于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PmCH5026的SSR定位. 贺润丽,畅志坚,刘建霞,詹海仙,张晓军,董春林. 2009

[13]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抗性鉴定及抗原筛选. 刘正德,姚革,蒋滨,夏先全,田承权,黄光明. 2005

[14]兼抗条锈、白粉病小麦新种质观4的分子标记鉴定. 王薇,李连城,陈明,徐兆师,曲延英,马有志. 2009

[15]减少底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及产量的影响. 柳东阳,晁岳恩,姜军,吴政卿,杨攀,汪庆昌,李文旭,李巍,车军,雷振生. 2018

[16]2015-2018年度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及育种材料抗病性评价. 刘敏捷,原宗英,武英鹏. 2020

[17]2017~2018年四川省小麦区试品种(系)综合抗病性鉴定与分析. 肖万婷,夏先全,魏会廷,叶慧丽. 2019

[18]152个黄淮地区小麦主要品种(系)的多抗性鉴定. 赵玖华,尚佑芬,王升吉,杨崇良,路兴波,孙红炜. 2007

[19]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抗白粉病、条锈病、黄矮病小麦新种质. 曾祥艳,张增艳,杜丽璞,辛志勇,陈孝. 2005

[20]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兰彩霞,陈新民,邹裕春,庄巧生,夏先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