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麦种子与幼苗对叠氮化钠诱变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建霞

作者: 刘建霞;张梦丽;李慧;温日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叠氮化钠;诱变;苦荞麦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9 年 47 卷 010 期

页码: 85-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用叠氮化钠对苦荞麦种子进行诱变,确定叠氮化钠的最佳诱变剂量和时间,检测诱变后幼苗的生理指标.以晋荞2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0.2、0.4、0.6、0.8、1.0、1.5 mmol/L)的叠氮化钠分别处理4、8、12 h,探讨苦荞麦种子的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同时,对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叠氮化钠的浓度为0.8 mmol/L、诱变时间为8 h时,苦荞麦种子发芽率为49%,相对发芽率为51.04%,接近半致死浓度.叠氮化钠在低浓度时,苦荞麦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升高,高浓度时,活性则有所下降.当叠氮化钠浓度为0.6 mmol/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叠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可知,叠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处理时间为8 h为最佳诱变组合.

分类号: Q945.34%S517.01

  • 相关文献

[1]浸种温度与化学诱变剂对芝麻种子发芽的影响. 刘艳阳,梅鸿献,武轲,郑永战,张海洋. 2012

[2]叠氮化钠对绿豆种子和幼苗生长的诱变效应. 温日宇,刘建霞,宋亚静,刘支平. 2017

[3]叠氮化钠诱变普通小麦陕农33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初步评估. 李明飞,谢彦周,刘录祥,王超杰,许喜堂,邹淑芳,黄树伟,贺小弟,王成社. 2015

[4]~(137)Cs γ射线与叠氮化钠复合处理水稻的诱变效应. 王彩莲,慎玫,徐刚,赵孔南,陈秋方. 1993

[5]叠氮化钠处理纽荷尔脐橙腋芽的诱变效应研究. 苑平,吴娟娟,张文,金皓宇,李先信. 2016

[6]叠氮化钠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生理影响和诱变效率研究. 吴娟娟,李先信,潘美山,金皓宇,孔佑涵. 2018

[7]三角梅扦插枝化学诱变育种. 常圣鑫,黄素荣,徐世松,杨光穗. 2019

[8]应用化学诱变法筛选抗草甘膦大豆突变株系. 张俐俐,谷维,雷勃钧,吕晓波,李铁. 2009

[9]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麦总黄酮工艺研究. 罗凤莲,蒲培瑶. 2018

[10]2012年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 刘迎春,丁素荣,周学超,李峰,生国利,张洪涛. 2013

[11]苦荞麦生长发育规律与水分供需特征. 关春林,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聂督. 2016

[12]赤峰市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廉宇. 2014

[13]苦荞麦苦味物质与呈色物质的鉴定. 辛力,肖华志,胡小松. 2004

[14]苦荞麦不同部位干燥后DNA提取效果的比较及薄壳性状关联SSR引物筛选研究. 尹桂芳,李春花,孙道旺,卢文洁,王艳青,王莉花. 2020

[15]不同品种苦荞麦营养及功能成分对比分析. 王世霞,李笑蕊,贠婷婷,幺杨,任贵兴. 2016

[16]晋北地区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王慧,杨媛,石金波,赵萍,郭忠贤,李占成,李荫藩. 2017

[17]4种除草剂对胡麻田油菜、荞麦和苦荞麦的防除效果. 刘敏艳,牛树君,胡冠芳,赵峰,李玉奇. 2016

[18]苦荞麦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杨明君,杨媛,郭忠贤,杨芳. 2010

[19]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苦荞麦上的利用研究. 杨明君,杨媛,杨芳,赵萍,郭忠贤. 2011

[20]苦荞麦种质资源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刘三才,李为喜,刘方,李燕,朱志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